顯示具有 宜蘭童玩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宜蘭童玩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公共政策] 宜蘭童玩節為什麼不玩了 / 第三組

最後編輯時間:2008.08.12 / 編輯者:HOW

林尚縈95114207 / 潘姿婷95114251 / 陳品璇95114254 / 薛文涵9511425

壹、 宜蘭國際童玩節簡介

於現今世界,為提升城市的競爭力,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及產業發展觀光,提高地區知名度與形象的節慶活動,成為振興經濟、創造就業的新趨勢。宜蘭國際童玩節濫觴於1995年宜蘭縣政府團隊透過學者吳靜吉的安排,參觀亞維儂國際藝術節,於是有此想法。其緣起於1996年「宜蘭紀念日兩百年」系列活動,當時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出「國際兒童嘉年華」企劃,正巧遇上行政院文建會推出輔導縣市舉辦小型國際展演計畫,有了財源的支援,因此誕生以童玩、國際民俗舞蹈、戲水,與交流為主軸的「九六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1]。

貳、 正反意見部分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在2007年8月7日宣布停辦後,激起各方不同的反應。以下我們蒐集各方意見進行探討。


一、贊成停辦
1.文化層面
(1) 童玩節失去原本的核心價值:宜蘭縣在規劃時,提出舉辦藝術節的構想,認為兒童代表未來,其豐富的想像力是人類最寶貴的文化資產[2],但近幾年來,其核心價值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遊樂器材及戲水。
(2) 童玩節無法與社區連結:雖然這是宜蘭人夏天重要的節慶,但實際上它只能說是親水公園裡的活動,而沒有與當地社區有相當的互動[3]。
(3) 童玩節的內容了無新意:舉辦12年以來,其硬體設施只改包裝,內容物大同小異,而邀請的國外團體中,更有從小到長大成人都還在演出的。

2.經濟層面:
(1)童玩節帶來環境負面影響:每年到了此時,冬山河附近便交通擁擠,且園區內使用大量的免洗餐具,造成空氣、垃圾、噪音污染。而過多的遊客也使生態遭到破壞。[4]
(2)國內其他縣市同性質活動增多:愈來愈多的縣市也效法童玩節辦起戲水活動,許多人根本不用大老遠跑到宜蘭來。
(3)童玩節入不敷出:歷經2006年的虧損,主辦的蘭陽文教基金會押借款了三千萬元,以償還去年積欠宜蘭縣風景區管理所一千五百萬元的費用。且今年人數不如預期。有關人員估計,今年虧損可能與去年相當達到五千萬元[5] 。
(4)童玩節被過度消費:年年舉辦童玩節,緊湊地掏空大家的創意與精力並消耗資源。

二、反對停辦童玩節
1.文化層面
(1)童玩節有助提升宜蘭縣政府形象:在1997年對宜蘭童玩節經濟效益調查研究發現,有九成六遊客參加童玩藝術節後,對宜蘭縣持正面評價,且在《中國時報》2004年所作〈宜蘭縣施政滿意度及展望調查〉,宜蘭縣民光榮感達77.3%,超越高雄市及台北市,其中施政滿意選項中以觀光28.8%居冠[6]。
(2)童玩節已成為宜蘭的品牌
(3)童玩節已成了宜蘭人的生活:再怎麼不對味的童玩節,雖然政府看起來是賠錢,但周邊的商家而言至少又能過一年。停辦而沒有適當的配套措施,靠童玩節的觀光業者難生存[7]。
(4)童玩節是宜蘭人的驕傲:童玩節是台灣元老級,也是第一個公辦收費活動苦自給自足的地方節慶。對於宜蘭縣民來說,續辦童玩節是宜蘭經驗的延續。

2.經濟層面

童玩節為宜蘭縣產業帶來高經濟效益。由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所作<2002年國際童玩藝術節經濟效益評估>報告中指出,童玩藝術節包含實質收益與較抽象之遊憩效益的總收益約12億3,800多萬元[8]。


参、問題提出

目前有許多團體皆反對縣政府以消極的停辦手法,結束長達12年的童玩節。其實不僅是宜蘭的童玩節出了問題,台灣的其他文化創意產業也隨著時間出現了許多漏洞。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以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找出其中的流弊與疑問:

ㄧ、惡性循環

1.核心價值

宜蘭童玩節的出現起於慶祝宜蘭開墾200年,並由此希望能打造出一個「水、孩童與歡笑」的節慶活動。但因希望突顯節慶之本土意義,故結合早期台灣童玩,開啟了宜蘭國際童玩節[9]。然而在舉辦的過程中,「童玩」這一領域愈來愈不被重視;相反的,「展演」與「戲水」漸漸成為童玩節的主軸。其中「展演」部分主要是異國舞蹈文化的欣賞而在地文化部分顯得薄弱;再者,「戲水」則純屬遊戲性質,看不出此節慶活動背後的價值為何[10]。

這會導致兩個問題:其一為活動特色無法突顯,其二為過多同質性活動產生。在媒體中,童玩節的形象一再與戲水做連結,主辦單位也每年挖盡心思的想要如何做出和去年不同的戲水設施時,童玩節核心價值的部分漸漸被淡忘。為了吸引更多人潮的展演與戲水活動使童玩節獨特的特色喪失,而被容易複製的展演與戲水活動取代。當一個以文化為基礎的活動喪失了其文化本身的內容以及價值時,其活動意義便也隨之喪失。一旦其核心價值偏離,內容被容易複製的活動取代,則無可避免的是其他同質性活動的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搶食市場,瓜分觀光客源。在童玩節的例子中,戲水與展演成為主軸,然而這些活動內容是其他縣市容易複製的[11]。在童玩節的成功後,也開始有相仿的活動在坊間出現。夏天戲水不一定要遠赴宜蘭,也許在自家鄰近地區便有時類似活動時,民眾不必要花錢買門票到宜蘭而只是為了玩水。再加上近年童玩節戲水部分水質不佳的新聞,使吸引遊客的戲水不再有魅力,這無疑對童玩節造成傷害。

另外,童玩節當初被賦予的價值究竟是以文化與社區營造為主還是門票利益?若童玩節是以商業導向和盈虧為重點,則出現連兩年的虧損而停辦並不令人意外。但童玩節最初並非是一個強調商業和賺錢的活動。(有關於盈虧與文化創意產業,之後會有較詳細的討論。)

如今童玩節的內容已轉向展演與戲水為重,而政府和主辦單位又對他所帶來的商業利益有所期待。當這活動在核心價值喪失,而上述兩者又不如預期時,童玩節的停辦則成了既定的命運。


若童玩節的核心價值有確立並被重視,則它可以創造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然而事實上是核心價值的偏離而使其失去獨特性,導致與其他類似活動趨同,使其可被替代。將此放大到其他類似的文化節慶活動上,亦有此問題產生。許多過於導向商業而忽略其背後文化價值的活動,終將淪為商品的促銷而失去其最初設計的意義而致使活動本身的失敗。

二、創新與永續

行銷與創新對一個文化創意相關的活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行銷對任何一個活動而言都是重要的。除了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並且認識這個活動以外,還需要利用行銷與包裝,把活動的核心理念傳達給其他人。另外,文化創意相關活動若缺乏創意,無法從其強調的文化面衍伸出新的意義來,則無法長久吸引人。在活動創意的部份,以宜蘭童玩節為例,其每年皆須有新的內容才能吸引遊客參加,然而每一年主題展的不同對其工作團隊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工作團隊必須在短時間內吸收很多資訊並呈現與往年不同的創意內容才有可能讓此活動不斷經營下去並吸引人潮[12]。這對童玩節而言是個劣勢之一卻也很難避免。童玩節最後面臨遊戲重複性過高,且每年苦思戲水活動的遊戲設施要怎麼創新等等,致使主辦單位面臨不小的壓力與緊張。創意與創新的問題是除了童玩節以外,台灣其他類似的活動皆有待加強與深根的一個領域,避免一味的抄襲模仿。

表一:童玩節歷年遊戲設施統整表





































年份

遊戲設施

1996

水迷宮、陀螺示範區、益智遊戲區、撈泡泡、彈跳、捏陶土、彈珠遊戲區、絹印、童玩教學等

1997

水迷宮、驚奇隧道、童玩迴廊、親水地熱、鹹蛋製作、童玩教學、達達定向風箏、誰來挑戰競賽區等

1999

水迷宮、驚奇隧道、模型船表演、國際民俗童玩專家教學等

2000

水迷宮、倒轉水迷宮、驚奇隧道、科學遊戲區、立體迷宮、彩繪臉譜DIY、童玩迴廊、遊戲教學、特技風箏表演等

2001

迷宮、立體迷宮、高空High Net等

2002

水迷宮、倒轉水迷宮、驚奇隧道、立體迷宮、T作戰、水沙堡、高空High Net等

2004

水迷宮、倒轉水迷宮、驚奇隧道、立體迷宮、T作戰、土播鼠的家、沙之器、High Net、七又1/10星球、外籍藝師教導動手做童玩等



資料來源:<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
備註: (1)1998與2003年分別碰到腸病毒與SARS­而停辦

(2)由上表亦可見本土童玩設施部分減少

行銷與包裝部份,其主要須將活動宣傳出去,吸引人前往,並且驗建立形象與品牌,如此一來活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並受支持。宜蘭童玩節剛開始時十分努力的打廣告作行銷,企圖要讓其他人看到這個活動,而在這方面,童玩節是成功的。然而在將童玩節的名號打響了以後,最重要的是要將品牌建立起來。品牌的建立除了遊戲內容外,整個活動的人員環境等等也都會影響到童玩節的形象而關係到其品牌口碑,而這是被抱怨服務人員態度不佳與水質問題等等的童玩節需加強的地方。

在宣傳部份,童玩節也仍有需加強之部分。若童玩節要將自己的品牌打到國際上,則其需要充分的準備與宣傳期。以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為例,其在活動(八月、九月)過後的一兩個月後便會決定好下一次的主題與內容,並在十二月中時便會開始第一波的宣傳,讓其他人有充分的時間知道消息;反觀國內的童玩節,準備與宣傳時間極為短暫,甚至有時必須加班趕工[13]。另外,準備時間的不足也會影響到邀請國際團體的展演,如此一來如何提升展演品質並做到國際宣傳?另外,在建立童玩節品牌形象時,如何在商業性與文化性之間作平衡,也是該去思考的問題。

三、與地方結合的失敗

1文化產業應根植於地方 文化創意等相關地方活動多是與地方文化結合為主,並以其為基礎扎根向上發展。然而在童玩節的例子中,地區文化逐漸喪失,反倒是為了加強商業化與國際化,其內容與地方文化漸行漸遠。在這種情況下,活動與地方無法結合而脫離,則其便喪失其意義與獨特性,如此一來會導致活動無法長久經營下去。其中,再次突顯了核心價值的問題。童玩節中本土童玩不再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反而是國際展演與戲水尤其突出,而又逐漸往商業傾向發展,與地方文化部分則愈來愈不見連結。

2地方與文化創意產業產的衝突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生可能會帶給地方部分的衝擊或利益上協調的摩擦而產生衝突。如當初宜蘭童玩節與五結鄉鄉民因為利益分配與此活動所帶來的環境負擔等問題而曾和公部門鬧的不甚愉快。[14]

四、文化與環境

1文化產業即無污染?

許多人的印象中,觀光業即是無煙囪工業,但所謂的無煙囪工業並不代表沒有汙染的問題;有時候在活動過程中製造的垃圾量極為驚人,且對環境會造成不小的傷害。既然是文化產業就必須學習運用並保護當地的資源,自然資然當然是這之中重要的一塊,文化產業與環境的融合更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文化產業的延續性,很可能因觀光客大量製造垃圾、破壞當地的環境,使其無法繼續下去(可用資源遭受破壞);且成本可能遠遠超過總效益,環境的傷害更是多少代價都無法挽回的。

有遊客的地方難免帶來汙染,但在推動文化產業時,如何把污染以及傷害降到最低,才是我們所思考的課題。

2.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對環境的正面效果

上述提到文化產業可能為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果,但文化產業並不全然只帶來負面的影響,相對地,其亦有正面的影響。


當一個地方產生了文化節慶時,通常會為地區注入一個新的力量,並且帶入資源來協助環境的發展與維護。另外,為了能順利推動文化產業即創造其延續性,社區的居民會共同維持社區的整潔,讓觀光客留下好印象,並懷著下次還想參與的慾望;而為了增加資源的多樣性,居民不僅會更加保護自己的生態環境,而且會開始復育一些已經消失但原本存在的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這些都能促進社區意識的凝聚。

3.政府如何處理其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應從以下這幾方面來著手進行:

(1)行政措施(制訂政策與審查環境影響評估)
(2)法律層面(環境管理依據)
(3)經濟層面(環境管理之重要配合措施)
(4)技術層面(防治與經驗推廣交流的處理措施)
(5)環境教育(推動環境保護的根本)[15]

想挽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須面面俱到,從各個層面進行,而我個人覺得環境教育最為重要,其道德素養的養成必須扎根做起,從小灌輸人民正確的概念,比事前的預防、事後的懲罰,來得更有效。 五、文化與經濟的 以文化產業來提升一國的總體競爭力(包括經濟營收及國際形象)已經是國際間銳不可擋的趨勢,除了人文色彩濃厚的歐陸國家有的愛丁堡藝術節、亞維儂藝術節,日本有綠色博覽會,連韓國近十年也懂得砸大錢培植娛樂產業提升國家的軟實力,更遑論中國,目前正蓄勢待發的準備在2008的奧運大鳴大放,而台灣,卻連一個好不容易有點樣子的童玩節都無法維持,我們討論何以無法繼續運作時,通常會歸咎於當地方發展與經濟背行,政府會不得不捨其一為重要因素,例如犧牲童玩節,但是為何其他的國家卻能創造又發揚在地文化又能賺錢的雙贏的局面,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做法:

1.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愛丁堡藝術節固定於每年八月中至九月初舉行,粗估每年為蘇格蘭帶來上百萬遊客,創造新台幣四十億以上收入。 其實愛丁堡藝術節不是單一藝術節慶,而是整合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愛丁堡電影節、爵士藍調音樂節、國際書展及軍隊分列式等節慶,以前二者規模最大,也充滿對比,國際藝術節以大眾化表演為主,藝穗節則以非主流創作表演為號召。 儘管兩者訴求不同,但近年都建立起堅強的經營運作體系,分別成立非營利組織愛丁堡協會、藝穗協會,以精簡人力創造最大價值。

以愛丁堡協會為例,成員僅廿一名,七人是市政府指派,市長是當然主席,餘由相關協會代表組成,負責每年節目規畫執行,並管理財務行政,只有在藝術節期間才會擴編至二百多人。 從愛丁堡藝術節資金運用,可看出其財務逐漸健全。以一九九二年和二○○○年相較,政府補助所佔比例由四一%降至三四%,票房收入則由二九%提高至三四%,贊助金額也由二一%提高至二八%;支出部分,一九九二年花在宣傳公關費用高達二一%,但二○○○年降為一二%,省下來的經費則投注在表演團體的演出費。
資金運用得當得到裡子,但成功關鍵還是演出內容。愛丁堡藝術節每年由藝術總監根據不同主題挑選節目,十、十一月就會決定次年主題,並在十二月印製文宣,節目表在當年四月出爐,開放遊客訂票,根據當地民調,幾乎六成觀眾在藝術節前三個月已購好票券。主辦單位亦曾調查發現,觀眾約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其他地區,另十分之一是外國遊客,且超過四成觀光客會在愛丁堡住上一晚,顯示愛丁堡藝術節建構出的觀光產值。[16]

2.亞維儂藝術節 :
亞維儂藝術節發展與愛丁堡類似,同樣有官方邀展的主題節目,還有開放給前衛表演團體演出,但必須自負盈虧的外圍藝術節,且一九八○年起,該藝術節也成為非營利組織。不過,兩者最大差別在每年法國中央政府補助亞維儂藝術節經費,超過該藝術節總預算五○%,如去年總預算為新台幣三億七千多萬元,法國中央就補助了二億二千多萬元,可說傾全力讓亞維儂成為世界級藝術重鎮。[17]

3.宜蘭童玩節 :
且收入多半來自門票以及活動的周邊商品,且因為初幾年辦理的有聲有色,所以文建會自民國92年起就沒有再補助童玩節,而將資源挹注其他更需要的縣市政府。至於地方政府,童玩節在第一屆開辦時,縣政府自己編列了700萬,此後因為童玩節本身活動收支可以平衡,就再也沒有編列經費浥注活動,非但不編列經費,從99年開始,縣政府還可以向負責財務收支的蘭陽文教基金會收取親水公園的租金,每年1000萬到2000萬不等(依人數比例計算)除此之外,縣政府人員凡因支援童玩節而發生的加班差旅費用等等,也一律都由蘭陽文教支付,在活動收入有盈餘時,這一切都順理成章,但是童玩節從2005年開始出現虧損,然而縣政府在籌辦2006年活動時,並沒有降低親水公園的租金,以致活動結束後,蘭陽文教還必須將基金會的留本基金那去銀行質押,貸款來支付虧欠縣政府的1500萬租金,而連岌岌可危的2007年的童玩節,親水公園一樣要收租金至少1000萬,就連宜蘭縣文化局的演藝廳(有安排童玩節表演團此在此演出)也"一定"要收租金,然而注意,童玩節的主辦單位從來都是宜蘭縣政府,蘭陽文教和宜蘭縣文化局掛承辦單位,縣政府自己能做的都不願意讓步,又怎能怪責中央單位不補助?因此中央地方都出了很大的問題。[18]

由上面的例子可見,台灣政治人物長期缺乏推展文化產業的意志和決心,只要策劃得宜,經濟與文化可如同其他國際藝術節一樣,創造雙贏的局面,台灣的藝術節是讓藝術家夢碎的藝術節。我們的預算每年只有三千萬,不到香港規模的八分之一,新加坡規模的五分之一,亞維儂規模的二十分之一。且執行沒有專業,每年九月舉辦,六月才招標(可與前述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比較),看藝術像看量販店。過度重視媒體及首長曝光,因此已是好幾年由非藝術專業的媒體得標;承辦經驗無法傳承,藝術節比照公共工程,每年招標,在乎比價,且無法長期規劃。所以台灣最傑出的藝術工作室一個一個倒了,解散了,而不撐也不倒的,只能做起熱門演唱會,辦「蔡依林」求生存。 如此一來,要如何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如何創造台灣國際的品牌價值?如何運用軟實力在國際中突圍?宜蘭童玩節是整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縮影,只要有心為台灣長遠的未來做完善的規劃且不問藍綠,終究有台灣地方特色的節慶在國際發光發熱的一天。

肆、引用出處

[1]http://time17pm.blogspot.com/2006_08_01_archive.html[摘要]

[2]陳賡堯,1988,《文化.宜蘭.游錫堃--1990~1997》。

[3]http://miaoli-ya.tw-npo.org/news_detail.php?n_no=60。
[4]賴沁沁,2003,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頁28。 [5]http://news.yam.com/chinatimes/society/200708/20070808576775.html。
[6]賴沁沁,2003,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頁29。 [7]http://blog.markplace.net/marks_place/8/2007/08/10/278。
[8]賴沁沁,2003,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頁26。
[9]再見!童玩節--節慶活動的危機,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11254668。
[10]陳秋子,宜蘭童玩節背後的地方問題,頁67。
[11]賴沁沁,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頁76。
[12]同註[3],頁73。
[13]同註[3],頁84-92。
[14] 陳秋子,宜蘭童玩節背後的地方問題,頁62。
[15]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51909148。
[16]賴沁沁,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頁14—15。
[17]同註[16],頁15—16。
[18]同註[16],頁19—28。

[公共政策] 宜蘭童玩節 / 第二組

最後編輯時間:2008.08.12 / 編輯者:HOW

95114128 陳昭妤 / 95114113 花靜儀 / 95114106 周彥宜 / 95114107 伍時均 / 95114140 楊參科

宜蘭童玩節起源及活動內容

童玩節起源:

宜蘭童玩節是讓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動,它可說是宜蘭縣最具代表性的精神之一,不過我們一定也常聽到別人問起或甚至連自己也納悶說,「宜蘭國際童玩節的起源是?」、「童玩跟宜蘭的關係?」、「童玩節與冬山河整治的關係?」……,以下便提供擷取自全國文藝季到台北藝術節一些相關資料:
童玩節其實原本是以一個兒童嘉年華的龐大計畫為原點被提出,它包含了食衣住行、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但因為案子太大,文建會便建議要縮小一點,那時候縮小有兩個建議,一種就是照兒童嘉年華的模式,每年都有不一樣的主題例如今年是音樂篇,明年是美術篇,後年是戲劇篇,但如果這樣做的話,在地的文化便很難累積,於是當時承辦人員就決定選定一個議題,然後每年很用心的把它做出來,如此才會成為眾多活動中的一個專業者,而這個專業也將會變成宜蘭的特色。於是在決策的最後便選定了把"童玩"轉化成一種創意的呈現,這個議題代表的既不只是古代的圖案,也不僅是現代的表徵,而是有未來性的,和所想發展的宜蘭縣形象也是較相符的。

此外便應探討「天時」和「地利」,所謂「地利」即是親水公園,可惜有時候地利不夠,因為政府首長並未完全認知到這種小型展演活動實際上不只是文化局的一個單一任務,他們並未將此活動視為整個宜蘭縣的目標,如此的認知也造成了整個活動要成功的一大絆腳石。至於「天時」,則是在莘莘學子都較為空閒有時間參與活動的"暑假",其實在暑假裡辦活動是最競爭的,因此「天時」可說是所有條件裡最弱的一個,然而在「地利」方面,卻能夠有效的和「人和」做某一部份程度的相連,也因此補充了天時中的不足之處。

在童玩節一炮而紅之後,一些其他縣市文化中心的人員也紛紛前來探訪,然而往往在對其做了簡報與導覽之後,他們卻只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他們無法複製童玩節的成功經驗,因為他們沒有游縣長和親水公園以及其他屬於宜蘭的先天條件。因此若宜蘭縣沒有如上優渥的背景和條件,則童玩節就沒有產出的機會,如果沒有機會,那麼這個兼具創意和宜蘭精神的活動也就無法在世人眼前呈現了,其所以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童玩節的活動內容介紹:

每一年的童玩節其實都有不同的活動,大致上可以分為:演出(會邀請世界各地國家來座精采表演)、展覽、遊戲、交流、寰宇市集和創意市集......等等,以下我們介紹其中精彩的幾年:

2004年

每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都廣邀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表演團體帶來世界各地風情獨具的民俗舞蹈。來自世界五大洲20餘支團隊,將在童玩節的舞台上伴月光起舞。用舞蹈、音樂、民俗技藝..等,當然還有大家最期待的驚險刺激之水上活動。最特別的是,2004年童玩節還邀請了來自保加利亞、喬治亞、俄羅斯、葡萄牙、馬達加斯加、斯洛伐克、敘利亞、土耳其、德國、日本、象牙海岸…等20多國的特殊表演團隊,讓演出更加精采可期。

2005年

有非常好玩的水上活動,如水迷宮、驚奇隧道、倒轉水迷宮、水戰車、t作戰……等精心設計的遊戲,此外,spa腳踏車、自找麻煩、童話城堡、童言童語更是充滿了創意,除此之外還有各國帶來的精采表演,由印尼、日本、斯里蘭卡、巴西、加拿大、美國、宏都拉斯、烏茲別克、塞爾維亞……等國所帶來的精采演出,更是不容錯過。

2007年

世界各地民俗音樂舞蹈團隊的精采演出、海洋之歌的曼妙樂符、悠揚於冬山河畔、感受陀螺七彩旋風的魅力、回味兒時童玩童食的時光之旅(麥芽糖、彈珠汽水、鹹酸甜)、全國首座的球體型可移動式3D立體劇場以及小龍宮聚樂部、還有各式潑水活動和首創之中西手工藝品跨國界大交流(由多國風情的民族藝品與台灣創意手製品所構成的精采交流)
童玩節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宜蘭童玩節停辦原因及背景因素:

1. 經費補助不足:因為政府的方案和政策的考量導致經費補助的不足,而使得童玩節年年虧損,終而停辦。

2. 設施沒有創新:因玩水設施居多卻沒有創新的設備,根據許多遊客指出遊玩三四年之後,其新鮮感也漸漸消失,想去的慾望連帶降低。

3. 其他遊樂園的分瓜:因為北部有其他同樣具有水上性質的遊樂園,例如台北八仙樂園.自來水博物館等瓜分遊客,導致宜蘭童玩節的客人銳減。

4. 高鐵通車:因為高鐵的通車導致一日生活圈的形成,所以遊客可以選擇中南部的遊樂園,例如月眉馬拉灣,高雄布魯樂谷。分散北部遊樂園的人口。

5. 雪山隧道通車:雪山隧道的通車導致交通便捷,造成宜蘭台北之間的時間縮短,所以遊客不會在當地過夜,有許多的當地攤販收入商機銳減。

6. 請外國表演人員來台表演:因為宜蘭童玩節倡導國際性活動,所以聘請許多的外國表演人士來台贊助演出,但是得要花費外國人員的食衣住行及機票錢,花費不貲。

7. 不富有國際特色:宜蘭童玩節並不富有國際的特色,不能造成外國或世界的迴響,只侷限在發展當地的特色,連最多華僑的馬來西亞人也沒聽說過宜蘭國際童玩節,故不能走向國際化,導致沒有吸引力即特色。

「國際童玩節」總經濟流量超過了27億元,但為什麼近年來童玩節的遊客人數(如:94年遊客計770,976人次,相較於上年1,121,936人次,減少350,960人次,負成長31.28%。)卻呈現負成長?因為一般而言,一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活動,如果沒有一直去充實他本身活動的內容,以及創新,那麼漸漸的就會減少它吸引客源的賣點,所以再創新、再充實也是它將來若有機會復辦,所應該積極掌握的要點。

相關資料

資料1:

I.留住過客 服務不可差

雪山隧道通車後帶來人潮,但宜蘭縣不少業者卻發現生意不增反減,蘭陽技術學院休閒管理學系系主任林志遠指出,「人都已經來了卻賺不到錢」,該檢討,為什麼吸引不了遊客上門消費?

II.業者比服務品質 競爭更勝以往

林志遠說,雪隧通車後,宜蘭縣絕大部分店家生意都比通車前差,但也有部分生意增加了兩、三成,像礁溪老爺酒店等飯店業者,即使三、四月的淡季,住房率依舊達到八、九成,問題就在業者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遊客的需求及標準。

他表示,雪隧開通吸引許多新竹、桃園甚至台中的遊客,這些人以往大多只到大台北地區,如今則會順道前來宜蘭。但重點是,這些遊客經濟能力其實都不錯,像是電子新貴等,價錢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主要考量,他們重視的是服務內容及水準。

此外,雪隧通車帶來的不只是消費的遊客,也相對引來了不少競爭者,所謂「不是猛龍不過江」,當一家家標榜服務品質的業者來此競爭,本地的業者卻還是沿用傳統的經營手法,結果當然會逐漸被淘汰。
林志遠指出,依國稅局資料顯示,宜蘭縣整體的稅收仍然提升,但是人都來了,業者卻賺不到錢,坦白說,就是「自己不長進」,以行銷學而言,講究的就是習慣、創新、特色,所謂「三年一小改,七年一大改」;以「童玩節」為例,內容早就被別人模仿光了,唯一能改善的方法即是作徹底的轉變,但到底該只換內容,抑或是連「童玩節」這塊招牌一起打破?這些都可能牽涉到政治方面的思考,因此當由決策者自己決定。

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1/78/ngq1.html

資料2:

其實,童玩節的失敗,除了內在的無法突破的瓶頸問題外,外在的其他遊樂園區的瓜分客源也是最大的原因之一;今年北部除了八仙水上樂園外,台北市自來水博物館也開放遊客戲水設施,苗栗通霄海域也有相同的玩水園區,再加上高鐵的通車,促成的一日生活圈,讓月眉馬拉灣或高雄的布魯樂谷都能間接的搶到北部地區的客源,所以兩者的總和的確會造成今日的局面,我想即使是老縣長現在仍執政,可能還是要面對這內外的環境與突破的問題。
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507082002434

資料3:

【縣府說法】找回人潮 活動不可少

暑假旅遊旺季,宜蘭縣管轄的風景區遊客數卻下滑,縣政府認為是風景區偏向靜態活動,應該設法加強動態活動,重新找回遊客。

縣府工商旅遊處長游文祥說,這項遊客統計,傳藝中心、明池山莊、太平山、各私人休閒農場遊客人數都未納入,有些遊客可能到宜蘭吃海鮮、逛夜市,有的則是直接就到花蓮,因此實際人數很難掌握。
但統計顯示縣政府管轄的風景區遊客數的確有下滑的趨勢,游文祥認為,問題出在這些風景區都太「靜態」,很難吸引人潮,像親水公園除了童玩節期間,或是武荖坑在綠色博覽會活動以外,遊客也都很少,加上童玩節步入衰退期,也導致這幾年人數持續的下降。

加強動態活動設計 吸引人潮

游文祥表示,風景區應加強動態性的活動設計,以吸引人潮,武荖坑與親水公園明年將是新活動"樂雨節"的主要場地,因此風景區的遊客人數可望止跌回升。
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1/78/ngq0.html

資料4:

今年八月,宜蘭縣長呂國華宣佈,因為不堪虧損等因素,明年起暫時停辦宜蘭童玩節;時間推回更早,去年宣佈因為中央不補助經費,停辦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這兩項決定,引發各界不同見解,至今依然爭議不斷,也成為民進黨綠營人士攻擊宜蘭縣政成果的焦點。
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7/1/oei7.html

政府停辦童玩節後的因應措施:

替代新方案

縣長呂國華26日宣布童玩節的替代活動「2008宜蘭國際童玩樂雨節」,明年暑假將在武荖坑、冬山河園區及龜山島海濱等3個園區舉辦,呂國華表示,新的活動經費約9千餘萬元。

宜蘭國際童玩樂雨節,簡稱「蘭雨節」,分3大園區,一是武荖坑「未來園區」,有雨聲音樂會、蘭雨好水展等,計畫創造一座「多媒體互動主題文化館」,二是冬山河「夢幻園區」,將水結合生活、遊戲及大型裝置藝術,第三園區是「頭城舒活園區」,涵括烏石港、外澳沙灘等龜山島海濱,以海洋水上體驗為主。

以雨為賣點 促銷冬之旅

呂國華指出,蘭雨節取自「竹風蘭雨」,「蘭陽的雨」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宜蘭人的心中,用雨作出發,與宜蘭生活、文化都可緊密結合,又說,新的活動不侷限於一個鄉鎮,希望遍布宜蘭各個角落,帶動各地觀光,再者,宜蘭冬天細雨綿綿,透過「蘭雨節」,讓雨水成為賣點而非障礙,也促銷宜蘭冬季旅遊。

至於經費來源,呂國華表示,新的活動將由文化局與相關單位主辦,規模約9千萬元至1億元之間,一半由縣府編列預算支應,其餘爭取中央政府補助及尋求企業支持。

採取低票價 以吸引遊客

副縣長林信華說明,「蘭雨節」由縣府主辦外,將尋求基金會合作及經費贊助,任何基金會都有合作可能,初步決定採取低票價策略,收費方面,「蘭雨節」主要是希望吸引大量遊客到宜蘭來,所以票價會比童玩節低,並規畫蘭雨認同卡,細部方案待討論。

他說,從蔣渭水高速公路通車後,縣府有責任檢討縣內大型活動,因此從去年12月底舉辦指標性活動檢討會,針對童玩節等活動提出多項改正要點,至今超過8個月,「蘭雨節」名稱是近2個月,與民間密切討論後,從眾多方案中挑選出來,新的活動絕非倉卒決定。
引用資料:http://tw.lifestyle.yahoo.com/33b7edcf/070927/5/3rn7u.html 童玩節停辦 擬由蘭雨節接辦

宜蘭蘭雨節

「蘭趣樂活 雨你同歡」為「2008宜蘭國際樂雨節」活動的設計主軸強調『歡樂參與、健康分享』、著重現代人文深層的感動與創意,以在地文化為出發,呈現多元樣貌,將以精緻深入的主題展覽及驚奇無限的新媒體藝術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蘭陽體驗,讓整個宜蘭不僅像是一座充滿新奇話題的大博物館、更是饒富玩樂趣味的大公園,以宜蘭人好客的熱情、以最精采的城市特色,吸引所有人到宜蘭玩,更要讓來玩的人意猶未盡!

在整體活動規劃的連結上,希望結合在地文化、在地菁英將宜蘭全縣營造為整體的節慶遊憩空間,帶動全縣的休閒產業發展。並以「山、河、海」三園區,創造蘭雨節的整體節慶氛圍:從冬山河流域上游的武荖坑,沿著冬山河一直延伸至太平洋,呼應宜蘭雨水自山經河流回歸大海的自然意象。首先,在武荖坑的「未來園區」,將採互動式的數位科技,結合視覺、聽覺與觸摸的嬉戲體驗,展示雨水元素的多層面內涵,並配合活動舉辦期間,規劃優質套裝旅遊行程,讓外縣市遊客以舒適便捷的方式,參與「蘭雨節」活動並暢遊宜蘭生態美景;冬山河的「夢幻園區」,藉由陽光、風、水、空氣等簡單的夢想實踐與體驗,為美好的生活留下註解;最後抵達頭城烏石港及外澳的「舒活園區」,以刺激、興奮、知性且充滿活力節奏的海洋水上體驗,讓更多人發現宜蘭樂活的多樣風貌。

「2008宜蘭國際樂雨節」將塑造宜蘭的長年節慶活動;將以雨水的溫潤、形塑宜蘭,並以促進在地觀光產業的發展,帶動縣內週邊景觀旅遊為主。

宜蘭、誠摯邀請所有大朋友以及小朋友,共同期待在2008一起『來去宜蘭、與你同歡』體驗宜蘭的雨水之美、文化之夢,透過雨水與人的微妙互動,重新找到現代人的理想休閒夢土。

【一】未來園區-武荖坑《2008不可思議蘭雨藝術季》

「竹風蘭雨」形容「雨水」是宜蘭的「特產」,也因為「雨」造就了宜蘭許許多多和「雨」有關的文化(如文字、音樂或產物等),在未來園區中即以雨水的元素採數位視覺、聽覺等創意模擬「雨」所延伸的各層面內涵,以多媒體互動體驗活動,將雨的聯想以互動式的數位科技來呈現。
1.不可思議的雨林.2.不可思議的未來.3.不可思議的雨鄉之旅.4.不可思議的雨聲音樂會.5.蘭雨精靈創作大賽.6.蘭雨好水展

【二】夢幻園區-冬山河《發現奇幻冬山河水世界!!》
透過建築地景裝置藝術、水藝術裝置、鄉間大型的藝術活動,讓人發現蘭陽的雨、水與土地深厚的情感,透過簡單生活的概念、認識蘭陽的美。
1.一百種水的夢體驗區.2.水世界的風箏夢部落.3.夢想起飛.4.左岸咖啡.5.右岸啤酒

【三】舒活園區-頭城海濱《樂活蘭雨‧音樂饗宴》
悠閒的海風和海岸美景,舉辦美麗的煙火雨精靈週末晚會,讓雨的精靈化為黑夜絢爛的煙火、星光悅耳的音樂打動每個來到宜蘭的動感心靈-水上運動、影展、水舞、音樂祭、藝術表演。
1.海岸美食嘉年華.2.蘭雨水美人選拔大賽.3.海洋交響樂.4.跟隨吳沙的腳步.5.海上夜航、藍色公路、衝浪比賽、鰻寮體驗屋、點亮龜山島、體驗帆船等。

【四】2008蘭雨認同卡
1.規劃不同主題〈美食、自然、藝文〉等旅遊路線,與相關業者合作提供遊客護照戳章。2.全縣走透透,讓大家分享宜蘭的文化美景。
引用資料:http://www.zcnews.net/index.asp?Main=NewsTextViewDetail&NewsID=8385& 2008宜蘭

國際樂雨節(簡稱:蘭雨節)

政策分析:
童玩節見證了近年來宜蘭與台灣其他縣市「不同的進步與成長」,也讓許多宜蘭人為童玩節而驕傲,但為甚麼曾經如此成功的指標性活動必須在劃下句點?

《1》國民黨宜蘭縣長呂國華歸咎於「時空環境變遷、物價指數變動,影響民眾旅遊意願,讓主辦童玩節的財務元氣大傷」加上中央政府又不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因此他忍痛做出這個決定

《2》縣長呂國華也信心高昂地表示將會在九月底以前規劃出新的宜蘭縣暑期活動來取代童玩節,並保證規模不會小於歷屆童玩節--儘管這個保證聽起來不太認真。

《3》自 從去年12月選舉換大大老闆,他們一個指示下來就是要辦雙園區 51天在媒體方面,是歷年來得到最多負面報導的一次,從水質到展館,一路黑的評論,在入園人數方面,雖是雙園區51天,也只比去年多一點點,更慘的是財務方面,場地支出無限上綱,大宗切票又碰到不良廠商,收入不如預期,紅字連連,所以這個過去人人稱讚,現在卻成 燙手山芋。

《4》童玩節對宜蘭人以及所有熱愛童玩節的遊客的意義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而且事實上,一直是以最經濟的方式在舉辦,得與國際接軌、 建立國際品牌的基礎工程,沒有這些文化交流的設計,CIOFF的會員國根本沒必要也不會有意願自付機票來台參加表演,這對諸多需要增進見聞、開拓國際視野的宜蘭青年學子將是難以估計的損失。

《5》宜蘭童玩節能成功靠得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是成功之後招來的惡質模仿、以及政府單位對金錢的計較種下了童玩節無法續炊的主因。她也以英國愛丁保藝術節、2000德國漢諾威萬國博覽會的重大虧損卻成功建立地方與國家觀光口碑為例,認為活動虧損並不應該是決定活動成敗的唯一因素。

《6》對立的政治人物馬上表示縣長的決定過於草率、倉促, 甚至為此感到痛心(跟呂縣長一樣痛...),例如曾任宜蘭縣長的現任執政黨主席游錫堃。不出意料之外,這個在民進黨歷屆縣長手上辦起來的活動死在國民黨新任縣長手上的消息馬上成為政治鬥爭的好話題,這只會使得焦點模糊,童玩節的未來存續更難以預見,而真正受到影響的宜蘭公民

《7》很多觀光客認為近年來的童玩節早就失去了宜蘭味,是該停辦了,更希望未來到宜蘭的旅客能更愛惜她的故鄉,而不是只來當短短幾日的遊客。

《8》宜蘭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卻忘記了品質的維護才是長期經營的關鍵。官方竟然將「特色被模仿」當作人潮流失的理由,可見他們根本不瞭解,特色需要不斷的創新,環境需要不斷的維護,稍微鬆懈,「品質」就沒了。

《9》舉辦國際童玩節,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賠錢或是賺錢,這是我們目前能在國際上發聲的少數機會之一。但是這個沒有擔當,沒有遠見的宜蘭縣長呂國華,竟然輕易的就毀掉讓宜蘭在國際發聲的機會,毀掉讓宜蘭能得以轉型的基礎。辦的不好,可以改進。但是停辦,就再也沒有機會。


在國際上享有高知名度的地方慶典─宜蘭童玩節活動在近日由宜蘭縣長呂國華宣布暫時停辦,目前將新登場的替代性活動類似於原來童玩節的擴充版,同樣的以水為主題,並且把地點擴大、打散,並且呂縣長說童玩節並不是就此結束,而是會在蘭雨節實現之後再度規劃、重生宜蘭童玩節。就我的看法來說,我認為這樣的政策並沒有一個實質的意義,因為宜蘭國際童玩節已經是一個國際上知名的地方慶典,而如今卻要將這樣一個極具知名度的活動暫時停擺,而創造一個與原來活動性質相似度高的擴充型新活動,一個新的開始,必須重新創造累積知名度,這樣的政策令人惘然是否有其特別意義存在?童玩節就官方說法,是由於資金不足於是停擺,但是這樣的一個活動,雖然十二年來虧損漸大,但是卻創造了宜蘭縣的更多收入與商機,並且新活動『蘭雨節』的園區更大、更廣,而所需資金也並不一定更少,所以也許從原來已有知名度的童玩節不足之處下手,並且加以擴充,招攬更多遊客與商機,才該是此類地方慶典的主要目的。假如一昧的因為舊活動已然對遊客失去了吸力就停擺之,而以為新活動就會長久的吸引愈多遊客,似乎是不太睿智的決策。我認為,唯有將原來已具一定知名度的童玩節加以不間斷的改進才是最好的抉擇!

參考資料:

1. 蘭雨節的挑戰
http://tw.myblog.yahoo.com/jw!sLW5oXqVFRgXtglqnCcYFsTeEXTOfQ--/article?mid=511&prev=513&next=508

2. 【縣府說法】找回人潮 活動不可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1/78/ngq0.html

3. 2008宜蘭國際樂雨節 打造宜蘭新旅遊印象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926/62/l6yi.html

4. 黃槿花聯盟,質疑籌辦倉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27/today-north8-2.htm

5. 社大公共論壇 檢視宜蘭經驗 尋找核心價值
http://times.hinet.net/news/20071031/society/fb471fa26adc.htm

總結:

關於童玩節的閉幕,宜蘭縣長呂國華的說法是因為「童玩節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指的應該是由於近年童玩節各項收支不平衡,且入園人數又過少而導致嚴重虧損。長久下來便造成了入不敷出、無法繼續營業的慘況。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宜蘭縣長呂國華正式宣佈童玩節停止之後的替代活動為「宜蘭國際樂雨節」簡稱「蘭雨節」,但多數人卻只覺得這新的「蘭雨節」只是將原來的童玩節活動加以擴充範圍而已,並未有新的文化涵義,且其也與童玩節一樣需要一大筆經費,因此如何籌措蘭雨節資金也是門問題。

關於童玩節為何參觀人數減少導致童玩節的停止,從遊客的心態來看,大部分人會覺得主因在遊樂設施太久沒更新、且票價相較於一些大型遊樂園並未便宜太多,在又沒有優惠措施又久無新意的情況下,多數人難免會選擇一些相對來說有創新遊樂設施且又能讓遊客有新鮮感的遊樂園了。從童玩節基本宗旨:讓兒童自由發揮創造力而不被由成人提供的既有遊戲模式侷限這一部分來看,童玩節並未有效的落實此宗旨,反而是緊緊的被困在某些窠臼內無法脫身

另外,在童玩節的收支不平衡這點,從童玩節剛開始時的經濟來看,前面五屆「國際童玩節」總經濟流量超過了27億元,但為什麼近年來童玩節的遊客人數(如:94年遊客計770,976人次,相較於上年1,121,936人次,減少350,960人次,負成長31.28%。)卻呈現負成長?因為一般而言,一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活動,如果沒有一直去充實他本身活動的內容,以及創新,那麼漸漸的就會減少它吸引客源的賣點,所以再創新、再充實也是它將來若有機會復辦,所應該積極掌握的要點。

<補充>

宜蘭童玩節的停辦後的因應措施與政策分析:

童玩節見證了近年來宜蘭與台灣其他縣市「不同的進步與成長」,也讓許多宜蘭人為童玩節而驕傲,但為甚麼曾經如此成功的指標性活動必須在劃下句點?

《1》宜蘭縣長呂國華歸咎於「時空環境變遷、物價指數變動,影響民眾旅遊意願,讓主辦童玩節的財務元氣大傷」加上中央政府又不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因此他忍痛做出停辦這個決定

《2》縣長呂國華也信心高昂地表示將會在九月底以前規劃出新的宜蘭縣暑期活動來取代童玩節,並保證規模不會小於歷屆童玩節—即宜蘭樂雨節

《3》宜蘭童玩節最慘的是財務方面,場地支出無限上綱,大宗切票又碰到不良廠商,收入不如預期,紅字連連,所以這個過去人人稱讚的活動,現在卻成了燙手山芋。

《4》童玩節對宜蘭人以及所有熱愛童玩節的遊客的意義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而且事實上,一直是以最經濟的方式在舉辦,得與國際接軌、建立國際品牌的基礎工程,沒有這些文化交流的設計,CIOFF的會員國根本沒必要也不會有意願自付機票來台參加表演,這對諸多需要增進見聞、開拓國際視野的宜蘭青年學子將是難以估計的損失。

《5》宜蘭童玩節能成功靠得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是成功之後招來的惡質模仿、以及政府單位對金錢的計較種下了童玩節無法續炊的主因。她也以英國愛丁保藝術節、2000德國漢諾威萬國博覽會的重大虧損卻成功建立地方與國家觀光口碑為例,認為活動虧損並不應該是決定活動成敗的唯一因素。

《6》對立的政治人物馬上表示縣長的決定過於草率、倉促, 甚至為此感到痛心,例如曾任宜蘭縣長的現任執政黨主席游錫堃。不出意料之外,這個在民進黨歷屆縣長手上辦起來的活動死在國民黨新任縣長手上的消息馬上成為政治鬥爭的好話題,這只會使得焦點模糊,童玩節的未來存續更難以預見,而真正受到影響的宜蘭公民

《7》很多觀光客認為近年來的童玩節早就失去了宜蘭味,是該停辦了,更希望未來到宜蘭的旅客能更愛惜她的故鄉,而不是只來當短短幾日的遊客。

《8》宜蘭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卻忘記了品質的維護才是長期經營的關鍵。官方竟然將「特色被模仿」當作人潮流失的理由,可見他們根本不瞭解,特色需要不斷的創新,環境需要不斷的維護,稍微鬆懈,「品質」就沒了。 為了不讓「宜蘭童玩節」走入歷史,不斷有人高喊「由文建會接手,中央主辦」。對此,文建會主委翁金珠說:「文建會接手有困難!今天不談是否接手,一個好的政策,如果主政者有意識形態作祟,就很難做得好。」翁金珠語出驚人:「冬山河及童玩節,甚至台灣各地的活動,多數到最後變得政治性,新接手的人,不喜歡承接前人的政績。」

「如果有心,透過中心主題還可求新求變,變化出很多吸引力。」翁金珠認為很多地方首長認知上有盲點,總是以為前人留下的政績,搞得再好功勞也是別人的,更別說要花心思搶救一個面臨瓶頸的地方節慶活動。

或許因為有切身之痛,曾在彰化縣長任內把花博辦得有聲有色的翁金珠表示,彰化縣新縣長也是去年開始就不再辦花博,眼看著這個已被視為彰化產業文化形象的節慶活動就此停擺,童玩節的停辦有多可惜,她絕對不會毫無知覺。

但站在中央最高文化主管機關的立場,文建會不能接手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需要在補助中求一合理公平的形式」,也就是說,一旦接手「宜蘭童玩節」,那「彰化花博」文建會要不要接?還有更多更多地方主辦的國際性文化活動,是不是都可以「循前例」要求文建會出手挹注大部分的經費?

除了公平性之外,還有經費的實際考量,翁金珠說:「我們沒有那麼多錢。」宜蘭童玩節每年經費動輒上億,即使是文建會主辦的國際性活動或藝術展覽,經費頂多只有一、兩千萬,其中還有相當關鍵的問題:「宜蘭童玩節」是收門票的商業性活動,所以,「站在文建會的立場,我們不可以取代或替他們續辦。」

社會輿論多指向「看不到縣府團隊對自我的檢討」,翁金珠也認為,宜蘭童玩節由始辦的從無到有,到獲得政府補助突破困境,再到自給自足成為地方文化產業的代表品牌,還連辦十餘年,讓國內外參加團體每年期待,怎能因如今發生瓶頸就輕言放棄?

「地方首長或可從另一個角度想:多花一點錢,卻可帶動周邊環境的提升,整體來看是值得的。」翁金珠強調,一個節慶成功與否,須靠求新求變,多想辦法結合地方的力量繼續做好,「童玩節是特色,不僅可透過它的名氣帶動城市發展與生活品質;而且,雖然它是地方性活動,卻已是台灣的一個重要品牌。」

探討宜蘭童玩節失敗與改進方法

對照童玩節過去成功的經驗,至今不耐連連虧損以及行政人員更迭導致經驗無法積累,遽然宣布停辦。檢視多數媒體報導,許多批評乃屈就政治人物的作為,但眼前事實或可以引發我們再進一步思考:台灣不少活動的行銷倚靠政治人物拉抬人氣與名氣,然而,浮冰之下更深的危險不容小覷:檯面上政治人物本身對於台灣文化發展的願景與政策理念是否明確及可行;再進一步詢問,宜蘭過去成功的經驗特殊在於,結合社區及民間社團力量整體的合作,且深厚的土地認同乃是透過長期社區總體營造而來,當今,若是轉手透過行銷公關與政府機構及民間團體合作,進行地方行銷,是喜、是憂?再拉高層次檢視,台灣節慶活動日益增加:鄰近台灣島之外的香港,開辦了迪士尼樂園,而台灣島內陸續有的:台北牛肉麵節、苗栗桐花季、屏東東港黑鮪魚季到金門料羅灣長泳……,這些繽紛奪目的大大小小活動,或許直接導致消費的顧客群分散。 追根究底,這些問題凸顯「節慶活動」作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型態之一,在以上所列之結構因素交互作用下,脆弱不堪。

藉由宜蘭童玩節由成到敗的經驗,討論台灣島內文化創意產業面臨迫切的問題:忽略「創意」與「在地」之間乃是相互形構,並且是長期性的累積,或許,適可簡單轉換為地方行銷策略,此行銷過程不一定非得委外透過行銷公關,但是,好的、適宜的行銷策略,必然有賴政府機構與民間團體、社區總體共同創造孕育。 回到文化「創意產業」,依企業界學者研究所歸納:「創意」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創意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創意生態系統需要很多元素來組成,在建構創新生態系統時,內容與機制均不可缺,只有透過內容與機制交互依存,才能演化滾動出一個經濟社會的複雜系統,進而積累文化的根基,將傳統賦予新生活力。何榮幸2006年在《全台飆節慶的迷思》專題中,簡介了台灣3個成功與轉型的例子:宜蘭童玩節、貢寮音樂祭以及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不難發現貫穿這3個成功案例,所具備的成功因子與學理緊密呼應:在過去意象中注入新元素,更重要的是這些創新的元素是根基於在地文化的特殊性所創生,並且由當地政府所主導、配合地方社區的整體發展,持續地推行。 如此看來,節慶活動要成功,公關公司並非不可行,而是短期外包給公關公司,容易造成與地方天生俱備之生命力脫節,若是長期性地並且由地方政府、民眾共同主導的,乃是可行並且成功性高的策略。地方行銷原意即考量公共服務和非商業活動的需求,若僅是短期性的操作,易讓節慶活動浮濫地與商業力量結合,而失去長遠地整體規劃與各項資源以發展策略,別論以期達成綜效。

因此,如何面對「再見!童玩節」的現實,我們所期待的應是:除了縣長挨批、黨團縣議員集資製作高空氣球諷刺以及稍具建設性的宜蘭縣民論壇之餘,這些非理性與理性行動交錯之間,更該拖曳出一道更明確而簡單的實踐力量:由社區總動員來建構當地自身的主體性,才可能產生持續辦理動力,並且內化為當地居民甚或全國居民生活的一部份。「民意論壇」是否為一盞希望的明燈?只有待時間之流長期的檢驗。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29/today-art1.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7111809426
     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43861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公共政策] 宜蘭童玩節 / 第一組

最後編輯時間:2008.08.12 / 編輯者:HOW

政二B / 95114286 潘怡穎 Fortuna Pan

《壹、活動簡介》

一、活動源由:宜蘭國際童玩節是台灣宜蘭縣每年夏季的重要活動,全稱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olklore & Folkgame Festival, Yilan)。該活動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級團體「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英文簡稱C.I.O.F.F.)在亞洲唯一邀請認證的藝術節活動。自1996年開辦以來,除1998年因腸病毒、2003年因sars疫情而暫停辦理以外,童玩節可說是台灣元老級的地方節慶,他也是台灣第一個公辦收費活動得以自給自足、被稱為活動產業的模範生。2007年8月7日,因入園人數減少,不堪虧損,宜蘭縣長呂國華決定未來將停辦此活動。

1996年,正值宜蘭開墾(漢人吳沙入蘭)兩百週年,為了紀念此一宜蘭史上的重大事件,宜蘭縣政府計畫舉辦一系列的大型活動,來帶動區域振興。規劃過程中,為了了解文化活動如何為地方帶來效益,宜蘭縣政府團隊透過學者吳靜吉的安排參觀了亞維儂國際藝術節,並多方請益各界人士。最後系列活動定案包括【歡樂宜蘭年】、【水、綠、健康-羅東運動公園開園活動】、【兒童的夢土-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等等,,第一屆童玩節就此誕生。

二、活動內容

以演出、展覽、遊戲、交流四大軸線,設計各種與主題相關的活動內容;並突顯「在地文化」、「親子同樂」、「學習交流」、「四海一家」等特色;內容詳如下:

1、演出:

包括國際民俗童玩舞蹈表演及歌謠表演等,每屆均會邀請至少十個國家以上來自遍佈全球各大洲的傑出表演團隊來參與演出,並邀請國內各專業團體,包括宜蘭在地的蘭陽舞蹈團以及原住民學校表演團隊共襄盛舉,以拓展國內外民眾視野並達成文化交流、文化外交的目的。童玩節自1996年開辦以來,共計邀請過67國172 個外國團體到親水公園演出。

2、展覽:

童玩節每年規劃三至四個童玩主題館,由鄉村到國際、從傳統到科技,內容包羅萬象、琳瑯滿目,展現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代的童玩文化。

3、遊戲 (一)戲水區:

為了充分展現宜蘭豐沛的水資源,童玩節充分運用舉辦場地親水公園的地利條件,加上無比的創意,設計出一座又一座、原創開發的大型戲水設施。包括1996年水迷宮、1997年驚奇隧道、1999年水戰車、2000倒轉水迷宮、2002年T 作戰等等,獨一無二的玩水經驗,讓童玩節的名聲逐漸偏向水域遊戲。(二)遊戲區:童玩節的遊戲區是要展現策畫團隊『玩』的創意,而非直接引進現有遊具。如不可能的任務、立體迷宮、High Net………等,也都是充滿原創、獨一無二的大型遊戲設施。(三)國際區:邀請國外童玩教師及參演之國外團隊,帶領現場民眾一起玩遍各國傳統民俗遊戲。

4、交流:

辦理文化藝術研習及童玩教學研習,邀請國內各項文化藝術教師指導外國團員了解本國傳統文化,同時亦邀請外國童玩教師帶領大小朋友一起認識各國傳統童玩,促進文化交流。

《貳、童玩再見V.S再建童玩》

一、停辦論點:

1、原先舉辦的核心價值已有偏差:

曾任宜蘭縣長的游錫堃強調,過去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成功經驗,可媲美法國的「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同樣擁有「藝術內涵」、「國際化」的兩大核心價值,如今淪為一般大型的「玩樂」活動,失去國際童玩藝術節的核心價值,是台灣文化產業的一大損失。當初一手策劃童玩節的李靜慧說,文化是當初開辦童玩節的核心,觀光效益只是附加價值;但是後來的童玩節操作模式逐漸走偏,變成以「追求商業效益」為最大目標,這是本末倒置。

2、同質性活動日益增加,童玩節喪失其獨特性:

全台創意或節慶活動越來越多,其中許多活動跟童玩節一樣是玩水的活動,同質性高,也使得童玩節越來越不具獨特性。七年前,觀光局推出「促進國內旅遊方案」,補助縣市政府舉辦節慶、創意或宗教活動,台灣陷入活動熱,幾乎縣縣有活動,但大部分活動內容變動不大,民眾新鮮感逐漸喪失,這幾年走下坡趨勢相當明顯,去年國人旅遊率八十七點六%,就比前年減少三點七%。

3、財務虧損:

宜蘭縣長呂國華表示,宜蘭童玩節近兩年來,已先後呈現每年約新台幣五千萬元的虧損。面對這樣的轉變,不得不正視經營困境的現實,冷靜嚴肅面對。他指出,雖然文化觀光活動不能以盈虧論成敗,盈虧卻是活動存續主要關鍵,尤其對於一個縣府自負盈虧的活動,更有難以負荷的沈重。

二、反對停辦論點:

1、國際能見度高,已成為宜蘭的代表性活動:

童玩節停辦的消息傳出,影響不是只在宜蘭縣,甚至不是只在台灣。在日前於世貿舉辦的台灣美食展會場中,來了許多國外旅遊相關業界人士,甚至包含了香港旅行同業公會理事長,這些外國人大家都在問:「為什麼童玩節要停辦?那是台灣的代表性活動之一啊!」

2、帶動宜蘭觀光收益

帳面虧損金額的確不小。不過,就現實利益而言,若本身虧損,卻能帶動起地方周遭其他產業的發展,需且地方總體獲益大於成本,活動還是有其現實利益。

3、傳承宣揚地方特色文化,凝具社區向心力

宜蘭國際童玩節,正是宜蘭人最引以自豪的「宜蘭經驗」,也是過去觀光立縣最重要的政績之一,自1996年以來,每年7月,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來到冬山河親水公園,帶來豐富而多元的童玩展覽與民俗表演,歷年來已經成功邀請了67個國家、185個團隊進駐,入園人次也高達517萬人。宜蘭國際童玩節的成功,不僅在於成為各縣市爭相取經的對象,創造了節慶文化產業的新模式,同時也成功地將台灣帶向全世界,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證亞洲唯一的藝術節活動。

《參、政策分析》

一、原先舉辦的核心價值已有偏差:

數據指出虧損為近兩屆的活動,表示這是近期的方向出了問題,應該要做的是調查出虧損的癥結點為何,以及修正偏差的方向,深入討論研究後提出修正方案,而非捨本逐末地就這樣貿然結束已舉辦12年,深具國際能見度的活動,而替代方案卻是方向不明地另起爐灶!一個國際性藝術活動的成功實屬不易,尤其是與地方特色緊密相關的活動,事前往往需要多年的醞釀與評估,必須因人、因地制宜,才能發揮最大的加乘效果。童玩節12年來最值得珍惜的地方,正是這些各方不斷磨合後所累積下來的活動經驗與品牌資產,以及全體民眾所共同擁有的美好記憶。即使近年來活動內容不如預期,導致入園人數逐漸降低、門票虧損連連,主事者也應審慎思考是否要以停辦作為處置的方式,因為未經過仔細評估逕行宣布停辦,不僅讓過去的努力付諸流水,也傷害了所有熱愛童玩節民眾的感情,對地方產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二、同質性活動日益增加,童玩節喪失其獨特性:

要說台灣各式玩水的遊樂區越來越多,所以導致宜蘭童玩節的業績一落千丈,那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全台灣所有的玩水樂園,但是我所看到的,是高雄一度陷入關門危機的布魯樂谷,在新團隊介入後,想盡辦法打廣告,找來各式各樣的明星模特兒,設計更多的水上活動,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來玩。同樣是士林夜市的熱炒花枝,為什麼有些攤位一位難求,有些攤位門可羅雀?一個有企圖心,一個有進取心,一個不服輸的團隊,應該要改善,要精進,要嘗試過更多腦力激盪下的點子,當無計可施無力回天後,再說放棄;在童玩節的身上,我覺得關門之前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三、財務虧損:

大型活動 不應只有盈虧考量. 童玩節這個活動12年以來,已經累積了不只宜蘭地方知名度、也不只是台灣全國知名度,甚至已經是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活動。往年童玩節期間,除了許多台灣民眾前往參與外,甚至連香港都有自由行遊客特地前來,今天放棄這個活動,等於放棄了12年來累積的成效與知名度,要再重新打造一個如此具有國際知名度並能吸引外國觀光客的活動,那得要再花多少成本?今天縣政府以不堪虧損為由停辦,並打算提出替代方案,卻沒有考慮到重新行銷一個新活動的成本可能更高。其實今年以來,台灣各地旅遊景氣一直下滑,例如月眉育樂世界的入場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掉了35%,例如九族文化村去年上半年入場人數達到60萬,今年卻只有39 萬,又例如許多飯店與民宿大家都叫苦連天,旅遊的不景氣,不是只發生在童玩節,而是一個全面的現象,宜蘭縣政府不應該以不堪虧損這樣的理由停辦童玩節。

四、政黨輪替是否為童玩節惡夢?

拋棄多年的努力,難道還想再花十二年去創造新的可能?喊停辦很容易,但難道沒有其他的可能?心態跟能力,是評價政治人物的基石。錯誤的心態與能力的不足,會讓許多人民的美夢變成噩夢、理想淪為空想。台北的圓環美食即是一例。多少年累積而成的圓環美食文化,就在領導者錯誤的心態與能力的缺乏之下,成為一座現代化都市廢墟。童玩節突然喊停,令人憶起圓環熄燈夜。我們期待的是有能力、有擔當的領導者;我們不想看見圓環熄燈夜馬英九市長的落寞,反而期待聽到類如當年陳水扁市長「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的雄心。童玩節還玩不玩?呂縣長請再深思!宜蘭縣長呂國華決定廢止童玩節的理由很功利,他批評中央不補助的說法也顯示他不瞭解社區營造的意義。而他想另起爐灶,辦一個足以取代童玩節的活動,成功的機率並不算大──當然,就民選首長的成敗周期不用到十二年,頂多四年就夠了。

《肆、引用文獻》

1. 維基百科--宜蘭童玩節


2. 你抄我我抄你 童玩節玩不下去--聯合報╱周錦宏/中央大學客政所助理教授、前苗栗縣文化局長(苗栗市)

3. 雅虎奇摩知識--亞維儂藝術節

4. 是誰終結了宜蘭童玩節?--王瑞德

5. 宜蘭的驕傲 飯店業擬串聯搶救 --記者郭顏慧

6. 學者:換黨執政不用心--記者游明金、劉力仁

7. 童玩新活動 前景在哪?-- 記者江志雄

8. 總統:宜蘭童玩節是全民資產不應輕言放棄

9. 夭折的童玩節--顧爾德

10. 宜蘭童玩節將停辦--中央社記者林怡君

11. 12歲宜蘭童玩節 今晚畫下句點--記者廖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