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公共政策] 公共設施的閒置與浪費

最後編輯時間:2008.08.12 / 編按:缺圖 / 編輯者:HOW

林敬堯 / 張瑋珊 / 張松喬 / 曾韻綺 / 蔡明昌 / 闕靖哲

壹、 前言

放眼海外,不管是哪一個政體的國家,無不以建設公共設施做為提升國力的手段之一:政治人物無不以建設公共設施來標榜自己的政績卓越;各國人民無不視本國的公共設施的優劣來評斷政府的施政好壞。公共設施,不可否認的,在每一個國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一小組選擇這一個議題-『公共設施』當作我們報告的題目。

近年來,我們在電視新聞報導中,常聽到一個新名詞-『蚊子館』。何謂『蚊子館』呢?簡言之,就是一些失敗的公共設施,而這些失敗的公共設施就這麼被荒廢在鄉間小路旁、矗立在熱鬧的街市中;小至地方的聚會場所,大到一個航空站。這些公共設施,有些在地方上形成治安的問題,有些則浪費每年所編列用來維護其設備的經費。這些『蚊子館』就像是癌細胞般,逐漸累積,一點一滴的吞噬著國家的生命力。接下來,我們小組,會用幾個比較顯著的個案,探討背後可能的原因,以期找到可能的解決之道,杜絕此情形未來可來在發生。

貳、 洲美運動公園

一、 研究動機:

為什麼在「探討台灣公共設施的閒置與浪費」這個主題中,我會想要挑出「洲美運動公園」作為我研究對象呢?首先,就地理因素而言,我身為在地石牌人,我發現在短短不到兩公里的路程中,竟然就有「北投運動中心」、「洲美運動公園」、和「遠東活水健康世界石牌館」,三座非常類似的公共建設。然而這三座公共建設所能帶給當地居民的功能,也大同小異,都是具有:游泳池、籃球場、網球場、K書中心…等同質性高的設施,不禁令我想問是否當地的運動需求,有如此之高,所以需要在短距離內,連蓋下三座運動中心?抑或是,我們的地方政府未將經費做有效的利用,浪費在寸土寸金的台北?

二、 研究方法:
因為在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我所知的媒體或學者針對這座運動公園做報導分析,所以我決定以第一手資料,實際到當地攝影拍照,詢問當地員工,藉此瞭解在這運動公園實際使用效益究竟有多少?並以親自訪問當地居民、顧客,統整完資料後,再套用公共政策的相關領域論文,以及雷同的建設資料、書籍,做ㄧ交叉比對。

三、 研究假設:

一、 假設甲:當地居民有如此高的運動需求在短短兩公里的路程中,需要三座運動中心。
二、 假設乙:洲美運動公園的營運當局,有做到有效的宣傳和當地動線的規劃。
三、 假設丙:洲美運動公園的規劃沒有結構上的失當,同時是否有足夠的配套規劃。

四、 政策分析:

焚化爐的起緣,可能要從當年的環保署長─郝龍斌說起,起初他認為,台灣整體的衛生環境有待加強,垃圾掩埋場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有鑒於台灣的地狹人稠,所以主張「一縣市一焚化爐」,然而實質上,台灣的每年垃圾量,並沒有那麼大,加上各地的資源回收、垃圾不落地的政策也慢慢的浮現效果,因此,慢慢的發現垃圾不夠燒了,才緊急由行政院長謝長廷緊急喊停。

不過,由於幾乎大部分的人,對於焚化爐的建造,選址很自然的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畢竟每一個人,都不會願意自己的住家附近,出現一個大型空氣污染製造機。而且,他所能帶來的汙染量,是不容小覷的,因此,當這個政策剛推行的時候,幾乎各地民眾的集合起來,群起而撻伐。像是我們家這座北投焚化爐,事實上,是在當地居民都未知情地情況下,大興土木,由於他本來就建造在產業道路旁,平時鮮少人煙,而當地的居民也是在蓋好後,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然而,要興建一個有空氣污染的公共財,相對來說,必定需要回饋地方部份建設,和為數不小的環境補助金,不論是在硬體上或是軟體上的相對補貼。而針對焚化爐所能產生的大量熱能,在台灣,幾乎都是採取免費使用溫水游泳池的方式來補貼當地居民。同時搭配游泳池,興建大型用運動建設,在焚化爐附近。而洲美運動公園,這是此政策下的產物。

五、 政策檢驗:

然而,你我都清楚的知道,<<從Clarence N. Stone的體制政治論民主治理理論>>這篇論文裡提到的『治理聯盟』和傳統上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執行並不太相同。就傳統而言,政策的制定往往是由政府高層規劃、制定、實行。然而,如果是由『治理聯盟』所產生的決策過程,主要會集中在政治精英外,再加上企業界、社區地方上的精英所組成的政治體制。相較而言,非政府團體的聲音是比較容易影響政府的決策,也提供除了政府觀點外的另一種視野或是在地人民的觀點,因此,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往往較能符合當地的民情以及需要。

從洲美運動公園這個案例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發現,原先的郝龍斌環保署長,原先是由於傳統的中央府院菁英認為,對於臺灣的環保問題須作一個根本性的處理,但卻在沒有和社區地方的菁英討論下,貿然通過了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在缺乏對地方的了解之下,就在各地廣設焚化爐,甚至造成了搶垃圾的事件,實在是一沒有經過妥善規劃的政策。

而當焚化爐的興建已成定局的當下,我不免想探討,究竟這座焚化爐建造後的回饋措施,是否是一種有效的利用?還是依舊是依造傳統的治理方式,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有蓋了回饋設施,有撥下了回饋金的款項,就足夠了。為了驗證我的假設,我採取了實地的觀察、拍攝,並且問問當地的居民。

六、 假設檢驗

在實地的拍攝下我發現,假設甲是不成立的,因為我特別挑選拍照的時間是在96/10/27星期六晴空萬里的下午,我卻發現當地真正使用這個運動公園的人,非常的少,有一大片的蚊子停車場、沒人使用的蚊子健身房、沒有小孩玩的紋子遊樂器材、蚊子籃球場、蚊子游泳池,甚至是扭曲變形的跑道,有了這麼多的蚊子公共設施,因此我認定假設甲是不成立的。

在假設乙,我發現,在各地的社區,鮮少聽到所謂的洲美運動公園有什麼活動,而且也只有剛建設好的時候,有發過一次傳單,再來便未曾聽到有任何的宣傳活動,再加上,根據其官方網站(http://www.ptrip.gov.tw/index.php)所公佈的交通動線:指南淡海線、266、302、218、217,要在立農國小站下車後還需要步行約1.3公里,並無法稱的上是一個有效的交通動線;而首都客運 68:洲美運動公園 <-> 捷運劍潭站,雖然可以直達洲美運動公園可以一天竟然只有三班車。而大南客運 550: 洲美運動公園 <-> 關渡 , 雖然也是可以直達洲美運動公園也只有八班車;而捷運淡水線:唭哩岸站,離本廠還有遠達1.5公里。

就交通動線的規劃來說,真的能達到效益的交通動線也只有大南客運 550:洲美運動公園 <-> 關渡的八班和首都客運 68:洲美運動公園 <-> 捷運劍潭站的三班,所以我認為假設乙也是不成立。

最後針對假設丙,我認為洲美運動公園的規劃的確是結構上的失當,同時是否有足夠的配套規劃的一個公共設施,首先針對客觀的資料來說,在短短不到兩公里的路程中,竟然就有「北投運動中心」、「洲美運動公園」和「遠東活水健康世界石牌館」,三座非常類似的公共建設。同質性如此高的公共設施,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主政者並沒有評估到當地已經有如此類似的建設,同時更沒有做好應該的宣傳與交通動線規劃,導致當地的設施破損也沒人修理,所以我認為假設丙也是不成立的。

七、 結論與建議

從上述的文獻和假設的證明過程,我認為身為一個行政部門,再對政策的規畫上,更要有長遠的計畫,同時必需實實在在的了解當地,不能採取那種交差了事的心態,更不能有那種先做再說的想法,不論是任何的建設,都應該經過審慎的評估,並且與當地的社區民眾、精英最深度的討論,才不會讓人民的血汗錢浪費在無法達到足夠效益的建設上。不僅會讓人民對行政單位失去信心,更會讓人民有被忽視的感覺。像是洲美的運動公園,如果說高壓的餘熱真的只能用來製造溫水,不足以拿來發電的話,何不利用當地的餘熱,建造一個洲美水上樂園,甚至是大型的公共澡堂,而不是一窩蜂的僅是建在溫水游泳池。

八、 參考文獻

1. 東吳政治學報2007年第二十七期第五卷第二節
王輝煌老師所著的<<從Clarence N. Stone的體制政治論民主治理理論>>
2. 王輝煌老師所著的<<台灣民主季刊>>第四卷,第一期(2007年三月)的【時
事評論】政商有什麼關係?
3. 何榮幸所著的<<媒體突圍,商周出版,2006 9.19>>的第一章「體檢公共建
設」。
4. 遠東活水健康世界石牌館http://www.fareast-aquasports.com.tw/store03a.html
5. Urmap你的地圖網 http://www.urmap.com/
6. 北投運動中心http://www.btsc.org/
7. 北投焚化廠http://www.ptrip.gov.tw/
8. 垃圾減量 焚化爐吃不飽 中華民國91年12月23日星期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dec/23/today-c2.htm
9. 垃圾戰火蔓延時:解構焚化爐,打造新社會願景陳建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http://www.bamboo.hc.edu.tw/workshop/session10/visit/incinerator/essay01.html
10. 拍攝照片

參、 以圓環為例

一、圓環的歷史:

自1921年起開始有小吃攤販在傍晚之後於公園處做生意。到了1943年時因美軍轟炸正式被下令圓環小吃停止營業。戰後重新恢復成夜市風貌,並在1954年各攤販共同募款集資,將圓環進行更多的整修,從夜市形態的攤販聚落變成有建屋的規模,1950年代可說是圓環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同時也使其附近的寧夏路、重慶北路跟著一同興盛。在此之後圓環逐漸邁向老舊,原有的設計規劃已稱不上良善,並先後發生兩次火災意外,因此台北市依據都市計畫的考量決議拆除與重建圓環,此一拆除2001年正式執行。

二、研究動機:

印象中,圓環是一個擁擁有多出名小吃的地方,在遭受大火的摧殘後,雖然市政府將圓環重建,但許多小吃攤紛紛關門,讓一些擁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小吃攤消失了,為什麼會改建會造成這樣的遺憾?

顯然圓環的重新改建似乎未達到效益,這座具有歷史色彩的圓環改建成為具有現代感的建築物為何並未帶來商機,且不但並未恢復以往人聲鼎沸的盛況,反而使得進駐的攤商落得慘澹經營的下場,究竟設計不良是否為最關鍵的因素,或是有其他的因素造成圓環攤商的嚴重虧損,而其中是否造成公帑的浪費。這是我們想去探討的問題所在。

三、研究方法:

參照報章期刊、雜誌論文、田野調查、實地拍照並訪問附近居民及攤商。

四、研究假設:

假設甲:圓環的改建是必須且成功的,同時提供了一個較衛生且舒適的場鎖,人民可以重溫與創造回憶。
假設乙:圓環的改建是不必要且失敗的,讓商家一個一個的倒閉出走,人民懷舊情感不在。

五、政策分析:

建成圓環的沒落與結束營業,兩次的大火的摧殘成了導火線,經過大火後的圓環因已難以使用,市政府決定加以重建,當初的規劃是將老舊的圓環加以翻新,希望能建立一個新地標,然而新地標的建立目標未達成,反而造成了一個台北人的共同回憶的消逝。

六、政策建議:

當初圓環改建應該考慮到圓環不僅僅是一棟建築,一代表的是一個回憶,一座古老的建築物,伴隨著台北人走過長久的歲月,人們不僅僅是為了圓環的小吃而到圓環,其中也包含了許多心理因素而到圓環。決定政策時不該認為大興土木就能夠達到目的,規劃一個大的建案頂多圖利到廠商,並不一定會滿足市民的需求。

七、結論:

建成圓環改建之後,過去的繁華早已不再,人潮也回不來,當初改建的計畫目標與再發展構想:

1、保存圓環歷史記憶,兼具休憩及發揚傳統美食文化的機能,規劃開發為圓環專用區。
2、結合周邊地區發展,利用圓環南側道路用地規劃為廣場,連結圓環與南側街廓,提供市民及附近居民便利步行空間。
3、考量周邊交通動線順暢性,將公園基地向南移動,使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形成「十字路型」,避免行車動線過於複雜。
4、興建美食館,提供民眾品嚐美食空間,塑造成為大同區新地標。
但現在似乎並未達成任一目標。

在圓環拆除的當時,需多人特地來到建成圓環只為了見證那歷史的一刻,畢竟老圓環是許多老台北人的回憶,在建築消滅後,已無處懷念,政策規劃的不周詳,所帶來除了公帑的浪費,也抹滅了市民共同的回憶。

八、參考文獻:
1. 簡余晏部落格
2. http://www.yuyen.tw/2006/06/blog-post_06.html
3. http://www.yuyen.tw/2006/06/blog-post_114959043788682500.html
4. http://www.yuyen.tw/2006/04/blog-post_17.html
5. 被遺忘的角落- [剔牙集] 風華不再的建成圓環
6. http://www.wretch.cc/blog/darkbringer&article_id=3208743
7. 維基百科
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B%BA%E6%88%90%E5%9C%93%E7%92%B0
9. 馬英九謀殺了圓環夜市?<中時電子報>
10. 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kong/archive/2006/07/03/1911.html
11. 建成圓環再生案
12. 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3/304/30410/30410.htm
13. 自由時報電子報
14. http://218.210.51.188/2006/new/jul/1/today-o1.htm
15.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2006/new/jul/3/today-p7.htm
16. 大紀元報
17. 台圓環小吃 落寞淡入歷史
18. http://64.62.138.84/b5/6/6/25/n1362149.htm
19. 新台灣新聞週刊
20. 他,馬的蚊子館大戶 找青年軍擦屁股
21.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3832
22. 建成圓環再生案
23. 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3/304/30410/30410.htm
24. 紀念逝去的建成圓環
25. http://www.wretch.cc/blog/dakit&article_id=3524214

肆、 以社子島-電信大樓為例

ㄧ、研究動機:

台北市是台灣首都的存在也是一個繁華的國際型大都市,但是在如此的大型都是當中卻擁有著一塊被遺忘的土地,我們大家都稱它為城市中的鄉村而當地的居民是二等公民;而這被遺忘的土地就是---社子島。

在這一塊被大家所遺忘的土地裡面,鄰近洲美快速道路的旁邊聳立著一棟大樓,這就是當地的電信大樓。而這座電信大樓是否真正的有在運作?它對於當地居民所產生的影響是什麼?這正是我們所要研究的。

二、研究方法:

(1)採用第一手訪查當地居民的資料
(2)採用台北市政府建設局的資料研究
(3)採用其他地區電信大樓的資料加以分析研究
(4)比對分析研究,找出社子島電信大樓的閒置原因

三、研究假設:

(1)此電信大樓是建設給當地居民所使用的
(2)電信大樓的使用率高且設備完善
(3)在建設電信大樓的時候有告知當地居民其使用的形式

四、現實狀況直述:

對於整個社子島居民來說,社子島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蚊子館以及公共設施的閒置地區。而電信大樓聳立於洲美快速道路的旁邊,當年政府建設此一電信大樓,但是並沒有張貼告示告知當地居民此大樓所要使用的形式為何?只有透過當地的區里長口頭轉述而以。如今這棟大樓已經存在了三十多年了,從當地居民的口中得知這棟大樓並沒有在使用,那為什麼會生如此的現象呢?這是我們應該要去好好的探討研究的,不是嗎?

五、研究內容---當地永倫里里長訪談:

本身里長也沒有到過裡面,電信大樓本身是經過合法的申請在社子島工業區裡面,里長認為裡面應該是一些機房。所以沒有人會去抗爭它上面有多少的天線…那本身裡面進出的人是多還是少?里長說本身沒有辦法進去了解,因為它屬於私人空間,中華電信本身也沒有來過,我們也沒有理由去關心它本身。當初在建設的時候是否有當時政府發的公告,政府當時56年的公告裡面只是社子島的都市計劃公告---什麼地方是工業區、什麼地方是住宅區、什麼地方是學校…所以說沒有人會注意關心工業區裡面會有哪些廠商進駐。既然是工業區,人家就有合法的申請,那是人家的私人領域,我們為何要去理解人家呢?

六、結論:

首先,在找尋資料的時候,並沒有找到有關社子當地電信大樓的資料,固無法與其他地方的電信大樓做交叉比較,這是這個研究部完全的地方。

再來,與里長的訪談之中,我們可以知道以下的幾點事情:

(一) 當初在建設這棟大樓的時候,政府並沒有告知居民所使用的用途為
何?只有在民國56年社子島地區建設公告時劃分出一塊工業區。
(二) 在假設中的第二點,電信大樓的使用率高且設備完善是否真的如此
呢?我們在以下的幾張圖片中就可以知道…
左圖是電子大樓停放機車的地方,當時為下午的時候,應該為上班的時間,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的員工機車的停放以及員工的進出。故此,我們可以推論,此地使用率極低…
此為當地的門牌
此圖為當地電信大樓在外的設備,從圖中我們可以可清楚的看見設備年老失修,設備並沒有好好的在保養

(三)此電信大樓是建設給當地居民所使用的。

這張圖片可以告訴我們一切,樓頂全部都是發射器,當地的居民因為人口少所以真正使用率不高,故此我們可以推論,這電信大樓並沒有真正是建設給居民所使用的,反而是把它當作一個機房來使用,也就是說當作一個收發平台來使用。

由以上的實地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研究假設的三點全部都是不成立的。再加上,里長於訪談中所提出的資料說,當地居民並沒有抗爭此電信大樓的設立,且一再的提到此為工業用區屬於私人領域,他們並沒有權力去過問。因此,對於這項社子島電信大樓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境。另外,政府也沒有任何關於當地的資料可以讓我們有所查略,也造成了研究的困境。或許是沒有找到當時真正的檔案亦或是有利益的牽連,以後的研究都應該繼續的探尋下去。


伍、 小巨蛋

一、 研究動機

小巨蛋耗費市民巨額稅款所完成,卻成為市府與業者的營利工具。數度讓藝文界抨擊場租太貴,在此舉辦活動,會不敷成本。市民到這座自掏腰包所興建的場館欣賞演出,反而要付出比到國家劇院、音樂廳,甚至是新舞台等私營場館更昂貴的代價,相當的弔詭。再者,小巨蛋在被市府接管後,租金的規劃以及業者的合約簽訂並不完善,無法幫助廠商連月累積的虧損,因此年底恐怕會有退租潮。另外,也有議員批評市府的接管過程粗糙,市府的經營團隊人力編制的不當,除了小巨蛋接管單位多頭馬車,權責不清外,負責營運的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定位也有問題,因為市府團隊將文化基金會認定是「公設財團法人」,如此便會公辦公營,以後如何監督文化基金會的營運狀況?基於以上種種弊案,使我們想要深入探討之。

二、 研究方法

會先從報章、雜誌、期刊、論文…等先蒐集二手資料,做背景知識的了解與探討後,再實地到小巨蛋現場,做更進一步的實地考察,和訪問台北市居民對小巨蛋的看法與認知,最後提出我們認為的改善方案。

三、 研究假設

· 假設甲:小巨蛋的收費合理,就管理層面而言,亦無太大的疏失,是一個兼具質與量的公共設施
· 假設乙:小巨蛋收費過高,就管理層面而言,缺乏有效管理機制,並且是一個浪費人民公帑的公共設施。

四、 政策分析:

台北市府強制接管小巨蛋是因為東森集團違法圍標,因此台北市政府下定決心要把小巨蛋「做活」,但是在政策的運用上並沒有完整的商圈規劃與作長期的審視,反而呈現的是漏洞百出的狀況。例如一開始在接管上,並沒有明確的契約標準,給廠一個合理的收費空間,對於舊有的合約上所記載的權利也不能給予相當的保障。而且台北市政府在人力的運用上也是為人所詬病的,除了接管的單位是呈現多馬車、權責不清外,對於所接管的文化基金會認定是「公設財團法人」,用詞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既然是公部門接管,所以人民更無法好好的監督其營運。另外也被批評的是,台北市政府所做的政策並沒有派經營團隊來好好經營,因為既然是要將小巨蛋開放給民眾使用,卻沒有讓民眾感到有受到福利的感覺,反而是和民眾收取高金額的入場費,和原來興建小巨蛋的美意是大相逕庭。讓人覺得台北市政府的政策,彷彿就像在黑盒子中所制定,隨著東森案的爆發,廠商與市府間的互咬,將讓小巨蛋種種弊端,一一浮上檯面,臺北市政府所做的政策也失去其公信力。

五、 政策的建議:

在民主的國家中,政府有效的政治治理是維持政治體制不可或缺的功能,行政部門官僚是否有強大的執行力來完成一件事情就顯的相當重要。在小巨蛋裡可看出,在接管上由於由民營轉向公營,雖然公營的事業可以防止私人壟斷,但反而使行政的效率變得緩慢,而且公營事業上的人事安排上經常具有政治酬庸的性質,容易缺乏長期企劃的經營能力,加上公營事業講就個人的分內工作,全體的績效不一定能完美的呈現團隊的精神,也常會在團體中有匿名性,諸如搭便車的嫌疑。而小巨蛋若是長期在呆版的管理與冗長的計畫下進行,所付出的成本會相當高而且成效低落。政府所做的政策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固然重要,若執行不當,其成效就會大受影響,例如所安排的行政部門與文官人員的素質與效率都是值得我們去省思的一點,如何將效率提高呢?應該要有全盤的規劃,例如有專業的人員、政治與社會的菁英、民眾的參予,使政策能明朗化,而不是在黑箱中進行的。另外政府在做決策上不能只有端看其預設的藍圖,一定要在執行過程中每個步驟之間都需要考慮周詳,甚至是未來的長期發展,才能將小巨蛋的裡面與外面,甚至是附近的商圈真正的做活起來。

六、 參考文獻

1.何榮幸,2006 9.19 ,媒體突圍,商周出版2.中國時報,2007.10.26,<小巨蛋沒人潮,攤商:看不到未來>,朱芳瑤/劉添財/台北報導3.聯合報,2007.09.30 04:14 am,<小巨蛋接管單位 市議員質疑>,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4.http://www.taiwanchambers.net/newslist/016300/16325.asp
5.以下的照片為12月1日禮拜六下午四點多所拍攝的
機車停車場共又433個停車格,只有17量機車停放
汽車的停車場和機車的停車場相比,雖然停放的車輛較多,但還是有很多的停車格式處於閒置的狀態
小巨蛋裡唯一人群聚集最多的溜冰場
小巨蛋裡面人潮冷清的賣衣部門
小巨蛋裡面人潮冷清的飲食店面
小巨蛋裡面的商店,只有幾間在營業
小巨蛋外,人潮較多的狀態

總結

很多生活在現代民主國家的人民以及政治人物,時常會去抨擊那些專制集權國家的政治人物或是政治體制是一個蔑視人民需求以及決策過程黑箱作業;政策制定未經過有實權的立法機構的的審議以及批准;政策的執行沒有客觀中立的單位來監督以致於結果往往是沒有品質的且惡劣的,不僅如此,在上述整個過程之中,更有政治人物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圖利自己或是圖利他人,所以那些名為為公共利益所建設的設施,時常淪為政治人物牟取個人暴利的工具。然而,我們這些身在現代民主國家的人民以及政治人物們應該要反問自己:難道我們沒有這些問題嗎?在經過幾個月小組成員實際走訪各自所負責的『蚊子館』和私下自己在各個管道所取得的資料所整理出的結果。我們發現,上述在那些極權國家所會發生的問題,在我們台灣-民主國家也同樣的會發生,因此,民主不是萬能丹,民主也並不能避免保證我們不會遇到非民主國家所遇到的問題。

『Stone宣稱民主政治與治理並不是簡單的按照自私理性、一人一票的原則分析選民的偏好或數數人
頭,贏得選舉就算了。就算選民可以透過選舉充分控制各種政府的主要政治職務與機關,甚至直接控制這些政治人物的行為,若無法有效形成一種治理聯盟,此種民主政治在長期制度與公共政策能力的發展上恐怕還是很有限。Stone的結論是,如何以有創意的方式建立穩定、有效的治理聯盟才是民主治理與公共政策能達到成效的基礎,單單透過民主政治的選舉過程是不夠的』(王輝煌,2007-5-7,從Clarence N. Stone的體制政治論民主治理理論)。

什麼是治理聯盟?簡單來說,就是在傳統政治治理上的政治精英外,再加上企業界、社區地方上的精英所組成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興起於戰後的亞特蘭大,在戰後對於亞特蘭大的都市計畫的決策以及執行的成功有很重大的影響,例如『企業菁英成立了代表企業界集體發展利益的亞特蘭大中心區促進會(Central Atlanta Progress,簡稱CAP),由其負責聘用許多專家規劃亞特蘭大全面再發展的計畫。在此計畫中,配合既有州際高速公路交流道系統與國際航站的建設,企業菁英規劃了當地所需的主要路網,並且擇定了國際會議中心、籃球與足球等運動產業、藝文特區、地下街夜生活娛樂產業、大公司總部與行政辦公大樓等作為該城長期整體再發展計畫的核心產業』(王輝煌,2007-5-7,從Clarence N. Stone的體制政治論民主治理理論)。

『治理聯盟』相較於傳統上政策的制定以及政策的執行有很多的不同,在傳統上,政策的制定往往是由政府高層規劃、制定、實行,在這樣子的過程中非政府團體的聲音是很難影響政府的決策、提供政府觀點外的另一種視野或是在地人民的觀點,因此,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往往失敗在不符合當地的民情以及需要。

就拿我們所做的案例來說:州美公園當初興建時,並未尋求當地人民的建議以及調查當地民眾的運動型態更沒有良好的路線規劃,整個公園的規劃都是政府閉門造車,因此,現在的州美公園連到假日時都乏人問津。台北小巨蛋更是如此,當初市府再規劃的時候,有沒有找來企業界的精英加入規劃的過程;有沒有問企業界的精英或是藝文界的人士,小巨蛋到底符合你們的需求。答案是沒有的,以致於不管是表演團體或是企業界對小巨蛋的興至缺缺,在東森經營不善後,沒有別的企業想要承接,導致最後被台北市政府接收至今。最後再說建成圓環,建成圓環是台北著名的的觀光景點、小吃的重鎮。當初市府在決定改建圓環時,也沒有重視當地攤販或是附近居民的意見,找來一個前衛的設計師,把圓環改成玻璃幃幕以至於裡頭太悶熱,顧客不在光顧,攤販生意一落千丈,台北市的觀光景點、庶民文化的代表至今荒廢在那。

或許我們會自問,是什麼原因造成政府不重視企業、地方社區精英或是住民的意見?又是什麼造成我們台灣社區意識的薄弱?回顧歷史,『戰後台灣的黨政官僚體制是由上而下強力主導民間企業與社會各界,不但如此,台灣社會由中央到地方充斥著以私利性、五同主義為主的人脈派系結構,不利於建構願意為地方、國家長期整體政經發展而創新、冒險的菁英團體,這種情況,若以台灣戰後的地方層級來看,更是如此。不但如此,為表恩德廣被,誘導各地方社區對中央與省的依賴,稍具重要性的地方公共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政策皆由中央與省規劃、補助。這不但導致各地方社區只知競相爭取上級政府的經費與特權,長期下來,也使其養成極端依賴上級政府以及驕奓的習性,更因毋須學習獨立冒險承擔地方經濟發展與重要公共基礎設施之責任而失去凝聚社區組織、形塑社區意識的機會。因此,台灣各地方社區之政商官僚與社會菁英不需也無力發展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社區組織與集體意識,結果是一方面地方官僚與社區組織的政策能力都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則是私人政商派系盛行。』(王輝煌,2007-5-7,從Clarence N. Stone的體制政治論民主治理理論)。

上述的觀點可以說是蚊子館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既然我們了解了其現象最重要的癥結點,身為學生的我們或許會對其體制以及所造成的現象有很大的無力感,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著手,例如加強自身對公共政策的關心、培養及大力倡導社區意識和對其生活圈的關心,或許這一些不能立即改變盤根錯節很久的政治體制,但或許能使現在的體制不至於惡化,這樣的消極對抗,我們小組成員相信,隨著時間的演進這股力量最後會變成積極的動力,促使未來台灣的政治體制更加完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