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公共政策] 宜蘭童玩節為什麼不玩了 / 第三組

最後編輯時間:2008.08.12 / 編輯者:HOW

林尚縈95114207 / 潘姿婷95114251 / 陳品璇95114254 / 薛文涵9511425

壹、 宜蘭國際童玩節簡介

於現今世界,為提升城市的競爭力,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及產業發展觀光,提高地區知名度與形象的節慶活動,成為振興經濟、創造就業的新趨勢。宜蘭國際童玩節濫觴於1995年宜蘭縣政府團隊透過學者吳靜吉的安排,參觀亞維儂國際藝術節,於是有此想法。其緣起於1996年「宜蘭紀念日兩百年」系列活動,當時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出「國際兒童嘉年華」企劃,正巧遇上行政院文建會推出輔導縣市舉辦小型國際展演計畫,有了財源的支援,因此誕生以童玩、國際民俗舞蹈、戲水,與交流為主軸的「九六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1]。

貳、 正反意見部分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在2007年8月7日宣布停辦後,激起各方不同的反應。以下我們蒐集各方意見進行探討。


一、贊成停辦
1.文化層面
(1) 童玩節失去原本的核心價值:宜蘭縣在規劃時,提出舉辦藝術節的構想,認為兒童代表未來,其豐富的想像力是人類最寶貴的文化資產[2],但近幾年來,其核心價值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遊樂器材及戲水。
(2) 童玩節無法與社區連結:雖然這是宜蘭人夏天重要的節慶,但實際上它只能說是親水公園裡的活動,而沒有與當地社區有相當的互動[3]。
(3) 童玩節的內容了無新意:舉辦12年以來,其硬體設施只改包裝,內容物大同小異,而邀請的國外團體中,更有從小到長大成人都還在演出的。

2.經濟層面:
(1)童玩節帶來環境負面影響:每年到了此時,冬山河附近便交通擁擠,且園區內使用大量的免洗餐具,造成空氣、垃圾、噪音污染。而過多的遊客也使生態遭到破壞。[4]
(2)國內其他縣市同性質活動增多:愈來愈多的縣市也效法童玩節辦起戲水活動,許多人根本不用大老遠跑到宜蘭來。
(3)童玩節入不敷出:歷經2006年的虧損,主辦的蘭陽文教基金會押借款了三千萬元,以償還去年積欠宜蘭縣風景區管理所一千五百萬元的費用。且今年人數不如預期。有關人員估計,今年虧損可能與去年相當達到五千萬元[5] 。
(4)童玩節被過度消費:年年舉辦童玩節,緊湊地掏空大家的創意與精力並消耗資源。

二、反對停辦童玩節
1.文化層面
(1)童玩節有助提升宜蘭縣政府形象:在1997年對宜蘭童玩節經濟效益調查研究發現,有九成六遊客參加童玩藝術節後,對宜蘭縣持正面評價,且在《中國時報》2004年所作〈宜蘭縣施政滿意度及展望調查〉,宜蘭縣民光榮感達77.3%,超越高雄市及台北市,其中施政滿意選項中以觀光28.8%居冠[6]。
(2)童玩節已成為宜蘭的品牌
(3)童玩節已成了宜蘭人的生活:再怎麼不對味的童玩節,雖然政府看起來是賠錢,但周邊的商家而言至少又能過一年。停辦而沒有適當的配套措施,靠童玩節的觀光業者難生存[7]。
(4)童玩節是宜蘭人的驕傲:童玩節是台灣元老級,也是第一個公辦收費活動苦自給自足的地方節慶。對於宜蘭縣民來說,續辦童玩節是宜蘭經驗的延續。

2.經濟層面

童玩節為宜蘭縣產業帶來高經濟效益。由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所作<2002年國際童玩藝術節經濟效益評估>報告中指出,童玩藝術節包含實質收益與較抽象之遊憩效益的總收益約12億3,800多萬元[8]。


参、問題提出

目前有許多團體皆反對縣政府以消極的停辦手法,結束長達12年的童玩節。其實不僅是宜蘭的童玩節出了問題,台灣的其他文化創意產業也隨著時間出現了許多漏洞。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以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找出其中的流弊與疑問:

ㄧ、惡性循環

1.核心價值

宜蘭童玩節的出現起於慶祝宜蘭開墾200年,並由此希望能打造出一個「水、孩童與歡笑」的節慶活動。但因希望突顯節慶之本土意義,故結合早期台灣童玩,開啟了宜蘭國際童玩節[9]。然而在舉辦的過程中,「童玩」這一領域愈來愈不被重視;相反的,「展演」與「戲水」漸漸成為童玩節的主軸。其中「展演」部分主要是異國舞蹈文化的欣賞而在地文化部分顯得薄弱;再者,「戲水」則純屬遊戲性質,看不出此節慶活動背後的價值為何[10]。

這會導致兩個問題:其一為活動特色無法突顯,其二為過多同質性活動產生。在媒體中,童玩節的形象一再與戲水做連結,主辦單位也每年挖盡心思的想要如何做出和去年不同的戲水設施時,童玩節核心價值的部分漸漸被淡忘。為了吸引更多人潮的展演與戲水活動使童玩節獨特的特色喪失,而被容易複製的展演與戲水活動取代。當一個以文化為基礎的活動喪失了其文化本身的內容以及價值時,其活動意義便也隨之喪失。一旦其核心價值偏離,內容被容易複製的活動取代,則無可避免的是其他同質性活動的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搶食市場,瓜分觀光客源。在童玩節的例子中,戲水與展演成為主軸,然而這些活動內容是其他縣市容易複製的[11]。在童玩節的成功後,也開始有相仿的活動在坊間出現。夏天戲水不一定要遠赴宜蘭,也許在自家鄰近地區便有時類似活動時,民眾不必要花錢買門票到宜蘭而只是為了玩水。再加上近年童玩節戲水部分水質不佳的新聞,使吸引遊客的戲水不再有魅力,這無疑對童玩節造成傷害。

另外,童玩節當初被賦予的價值究竟是以文化與社區營造為主還是門票利益?若童玩節是以商業導向和盈虧為重點,則出現連兩年的虧損而停辦並不令人意外。但童玩節最初並非是一個強調商業和賺錢的活動。(有關於盈虧與文化創意產業,之後會有較詳細的討論。)

如今童玩節的內容已轉向展演與戲水為重,而政府和主辦單位又對他所帶來的商業利益有所期待。當這活動在核心價值喪失,而上述兩者又不如預期時,童玩節的停辦則成了既定的命運。


若童玩節的核心價值有確立並被重視,則它可以創造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然而事實上是核心價值的偏離而使其失去獨特性,導致與其他類似活動趨同,使其可被替代。將此放大到其他類似的文化節慶活動上,亦有此問題產生。許多過於導向商業而忽略其背後文化價值的活動,終將淪為商品的促銷而失去其最初設計的意義而致使活動本身的失敗。

二、創新與永續

行銷與創新對一個文化創意相關的活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行銷對任何一個活動而言都是重要的。除了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並且認識這個活動以外,還需要利用行銷與包裝,把活動的核心理念傳達給其他人。另外,文化創意相關活動若缺乏創意,無法從其強調的文化面衍伸出新的意義來,則無法長久吸引人。在活動創意的部份,以宜蘭童玩節為例,其每年皆須有新的內容才能吸引遊客參加,然而每一年主題展的不同對其工作團隊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工作團隊必須在短時間內吸收很多資訊並呈現與往年不同的創意內容才有可能讓此活動不斷經營下去並吸引人潮[12]。這對童玩節而言是個劣勢之一卻也很難避免。童玩節最後面臨遊戲重複性過高,且每年苦思戲水活動的遊戲設施要怎麼創新等等,致使主辦單位面臨不小的壓力與緊張。創意與創新的問題是除了童玩節以外,台灣其他類似的活動皆有待加強與深根的一個領域,避免一味的抄襲模仿。

表一:童玩節歷年遊戲設施統整表





































年份

遊戲設施

1996

水迷宮、陀螺示範區、益智遊戲區、撈泡泡、彈跳、捏陶土、彈珠遊戲區、絹印、童玩教學等

1997

水迷宮、驚奇隧道、童玩迴廊、親水地熱、鹹蛋製作、童玩教學、達達定向風箏、誰來挑戰競賽區等

1999

水迷宮、驚奇隧道、模型船表演、國際民俗童玩專家教學等

2000

水迷宮、倒轉水迷宮、驚奇隧道、科學遊戲區、立體迷宮、彩繪臉譜DIY、童玩迴廊、遊戲教學、特技風箏表演等

2001

迷宮、立體迷宮、高空High Net等

2002

水迷宮、倒轉水迷宮、驚奇隧道、立體迷宮、T作戰、水沙堡、高空High Net等

2004

水迷宮、倒轉水迷宮、驚奇隧道、立體迷宮、T作戰、土播鼠的家、沙之器、High Net、七又1/10星球、外籍藝師教導動手做童玩等



資料來源:<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
備註: (1)1998與2003年分別碰到腸病毒與SARS­而停辦

(2)由上表亦可見本土童玩設施部分減少

行銷與包裝部份,其主要須將活動宣傳出去,吸引人前往,並且驗建立形象與品牌,如此一來活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並受支持。宜蘭童玩節剛開始時十分努力的打廣告作行銷,企圖要讓其他人看到這個活動,而在這方面,童玩節是成功的。然而在將童玩節的名號打響了以後,最重要的是要將品牌建立起來。品牌的建立除了遊戲內容外,整個活動的人員環境等等也都會影響到童玩節的形象而關係到其品牌口碑,而這是被抱怨服務人員態度不佳與水質問題等等的童玩節需加強的地方。

在宣傳部份,童玩節也仍有需加強之部分。若童玩節要將自己的品牌打到國際上,則其需要充分的準備與宣傳期。以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為例,其在活動(八月、九月)過後的一兩個月後便會決定好下一次的主題與內容,並在十二月中時便會開始第一波的宣傳,讓其他人有充分的時間知道消息;反觀國內的童玩節,準備與宣傳時間極為短暫,甚至有時必須加班趕工[13]。另外,準備時間的不足也會影響到邀請國際團體的展演,如此一來如何提升展演品質並做到國際宣傳?另外,在建立童玩節品牌形象時,如何在商業性與文化性之間作平衡,也是該去思考的問題。

三、與地方結合的失敗

1文化產業應根植於地方 文化創意等相關地方活動多是與地方文化結合為主,並以其為基礎扎根向上發展。然而在童玩節的例子中,地區文化逐漸喪失,反倒是為了加強商業化與國際化,其內容與地方文化漸行漸遠。在這種情況下,活動與地方無法結合而脫離,則其便喪失其意義與獨特性,如此一來會導致活動無法長久經營下去。其中,再次突顯了核心價值的問題。童玩節中本土童玩不再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反而是國際展演與戲水尤其突出,而又逐漸往商業傾向發展,與地方文化部分則愈來愈不見連結。

2地方與文化創意產業產的衝突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生可能會帶給地方部分的衝擊或利益上協調的摩擦而產生衝突。如當初宜蘭童玩節與五結鄉鄉民因為利益分配與此活動所帶來的環境負擔等問題而曾和公部門鬧的不甚愉快。[14]

四、文化與環境

1文化產業即無污染?

許多人的印象中,觀光業即是無煙囪工業,但所謂的無煙囪工業並不代表沒有汙染的問題;有時候在活動過程中製造的垃圾量極為驚人,且對環境會造成不小的傷害。既然是文化產業就必須學習運用並保護當地的資源,自然資然當然是這之中重要的一塊,文化產業與環境的融合更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文化產業的延續性,很可能因觀光客大量製造垃圾、破壞當地的環境,使其無法繼續下去(可用資源遭受破壞);且成本可能遠遠超過總效益,環境的傷害更是多少代價都無法挽回的。

有遊客的地方難免帶來汙染,但在推動文化產業時,如何把污染以及傷害降到最低,才是我們所思考的課題。

2.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對環境的正面效果

上述提到文化產業可能為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果,但文化產業並不全然只帶來負面的影響,相對地,其亦有正面的影響。


當一個地方產生了文化節慶時,通常會為地區注入一個新的力量,並且帶入資源來協助環境的發展與維護。另外,為了能順利推動文化產業即創造其延續性,社區的居民會共同維持社區的整潔,讓觀光客留下好印象,並懷著下次還想參與的慾望;而為了增加資源的多樣性,居民不僅會更加保護自己的生態環境,而且會開始復育一些已經消失但原本存在的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這些都能促進社區意識的凝聚。

3.政府如何處理其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應從以下這幾方面來著手進行:

(1)行政措施(制訂政策與審查環境影響評估)
(2)法律層面(環境管理依據)
(3)經濟層面(環境管理之重要配合措施)
(4)技術層面(防治與經驗推廣交流的處理措施)
(5)環境教育(推動環境保護的根本)[15]

想挽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須面面俱到,從各個層面進行,而我個人覺得環境教育最為重要,其道德素養的養成必須扎根做起,從小灌輸人民正確的概念,比事前的預防、事後的懲罰,來得更有效。 五、文化與經濟的 以文化產業來提升一國的總體競爭力(包括經濟營收及國際形象)已經是國際間銳不可擋的趨勢,除了人文色彩濃厚的歐陸國家有的愛丁堡藝術節、亞維儂藝術節,日本有綠色博覽會,連韓國近十年也懂得砸大錢培植娛樂產業提升國家的軟實力,更遑論中國,目前正蓄勢待發的準備在2008的奧運大鳴大放,而台灣,卻連一個好不容易有點樣子的童玩節都無法維持,我們討論何以無法繼續運作時,通常會歸咎於當地方發展與經濟背行,政府會不得不捨其一為重要因素,例如犧牲童玩節,但是為何其他的國家卻能創造又發揚在地文化又能賺錢的雙贏的局面,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做法:

1.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愛丁堡藝術節固定於每年八月中至九月初舉行,粗估每年為蘇格蘭帶來上百萬遊客,創造新台幣四十億以上收入。 其實愛丁堡藝術節不是單一藝術節慶,而是整合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愛丁堡電影節、爵士藍調音樂節、國際書展及軍隊分列式等節慶,以前二者規模最大,也充滿對比,國際藝術節以大眾化表演為主,藝穗節則以非主流創作表演為號召。 儘管兩者訴求不同,但近年都建立起堅強的經營運作體系,分別成立非營利組織愛丁堡協會、藝穗協會,以精簡人力創造最大價值。

以愛丁堡協會為例,成員僅廿一名,七人是市政府指派,市長是當然主席,餘由相關協會代表組成,負責每年節目規畫執行,並管理財務行政,只有在藝術節期間才會擴編至二百多人。 從愛丁堡藝術節資金運用,可看出其財務逐漸健全。以一九九二年和二○○○年相較,政府補助所佔比例由四一%降至三四%,票房收入則由二九%提高至三四%,贊助金額也由二一%提高至二八%;支出部分,一九九二年花在宣傳公關費用高達二一%,但二○○○年降為一二%,省下來的經費則投注在表演團體的演出費。
資金運用得當得到裡子,但成功關鍵還是演出內容。愛丁堡藝術節每年由藝術總監根據不同主題挑選節目,十、十一月就會決定次年主題,並在十二月印製文宣,節目表在當年四月出爐,開放遊客訂票,根據當地民調,幾乎六成觀眾在藝術節前三個月已購好票券。主辦單位亦曾調查發現,觀眾約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其他地區,另十分之一是外國遊客,且超過四成觀光客會在愛丁堡住上一晚,顯示愛丁堡藝術節建構出的觀光產值。[16]

2.亞維儂藝術節 :
亞維儂藝術節發展與愛丁堡類似,同樣有官方邀展的主題節目,還有開放給前衛表演團體演出,但必須自負盈虧的外圍藝術節,且一九八○年起,該藝術節也成為非營利組織。不過,兩者最大差別在每年法國中央政府補助亞維儂藝術節經費,超過該藝術節總預算五○%,如去年總預算為新台幣三億七千多萬元,法國中央就補助了二億二千多萬元,可說傾全力讓亞維儂成為世界級藝術重鎮。[17]

3.宜蘭童玩節 :
且收入多半來自門票以及活動的周邊商品,且因為初幾年辦理的有聲有色,所以文建會自民國92年起就沒有再補助童玩節,而將資源挹注其他更需要的縣市政府。至於地方政府,童玩節在第一屆開辦時,縣政府自己編列了700萬,此後因為童玩節本身活動收支可以平衡,就再也沒有編列經費浥注活動,非但不編列經費,從99年開始,縣政府還可以向負責財務收支的蘭陽文教基金會收取親水公園的租金,每年1000萬到2000萬不等(依人數比例計算)除此之外,縣政府人員凡因支援童玩節而發生的加班差旅費用等等,也一律都由蘭陽文教支付,在活動收入有盈餘時,這一切都順理成章,但是童玩節從2005年開始出現虧損,然而縣政府在籌辦2006年活動時,並沒有降低親水公園的租金,以致活動結束後,蘭陽文教還必須將基金會的留本基金那去銀行質押,貸款來支付虧欠縣政府的1500萬租金,而連岌岌可危的2007年的童玩節,親水公園一樣要收租金至少1000萬,就連宜蘭縣文化局的演藝廳(有安排童玩節表演團此在此演出)也"一定"要收租金,然而注意,童玩節的主辦單位從來都是宜蘭縣政府,蘭陽文教和宜蘭縣文化局掛承辦單位,縣政府自己能做的都不願意讓步,又怎能怪責中央單位不補助?因此中央地方都出了很大的問題。[18]

由上面的例子可見,台灣政治人物長期缺乏推展文化產業的意志和決心,只要策劃得宜,經濟與文化可如同其他國際藝術節一樣,創造雙贏的局面,台灣的藝術節是讓藝術家夢碎的藝術節。我們的預算每年只有三千萬,不到香港規模的八分之一,新加坡規模的五分之一,亞維儂規模的二十分之一。且執行沒有專業,每年九月舉辦,六月才招標(可與前述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比較),看藝術像看量販店。過度重視媒體及首長曝光,因此已是好幾年由非藝術專業的媒體得標;承辦經驗無法傳承,藝術節比照公共工程,每年招標,在乎比價,且無法長期規劃。所以台灣最傑出的藝術工作室一個一個倒了,解散了,而不撐也不倒的,只能做起熱門演唱會,辦「蔡依林」求生存。 如此一來,要如何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如何創造台灣國際的品牌價值?如何運用軟實力在國際中突圍?宜蘭童玩節是整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縮影,只要有心為台灣長遠的未來做完善的規劃且不問藍綠,終究有台灣地方特色的節慶在國際發光發熱的一天。

肆、引用出處

[1]http://time17pm.blogspot.com/2006_08_01_archive.html[摘要]

[2]陳賡堯,1988,《文化.宜蘭.游錫堃--1990~1997》。

[3]http://miaoli-ya.tw-npo.org/news_detail.php?n_no=60。
[4]賴沁沁,2003,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頁28。 [5]http://news.yam.com/chinatimes/society/200708/20070808576775.html。
[6]賴沁沁,2003,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頁29。 [7]http://blog.markplace.net/marks_place/8/2007/08/10/278。
[8]賴沁沁,2003,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頁26。
[9]再見!童玩節--節慶活動的危機,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11254668。
[10]陳秋子,宜蘭童玩節背後的地方問題,頁67。
[11]賴沁沁,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頁76。
[12]同註[3],頁73。
[13]同註[3],頁84-92。
[14] 陳秋子,宜蘭童玩節背後的地方問題,頁62。
[15]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51909148。
[16]賴沁沁,節慶活動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4年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頁14—15。
[17]同註[16],頁15—16。
[18]同註[16],頁19—28。

沒有留言: